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融通创新,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编 者 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 “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 ‘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明确要求。
  实际上,全球制造业当前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危机:用户需求高度发散,规格品种越来越多,每种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少;需求变化周期越来越短……这意味着,高度离散的用户需求需要快速收敛,广泛分布的供给能力需要精准聚合,才能满足越来越“挑剔”用户的需求。各种所有制、各种经营规模的企业要相互借力、相互合作、相互竞争、融通发展。

图1 余少华
图2 高红卫
图3 董明珠

全国人大代表余少华:
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梁晨
  “发达国家纷纷抢抓新工业革命机遇,以巨头企业为牵引,围绕核心标准、技术、平台加速布局,构建新生态,争夺制高点,已形成较大优势。再不抓紧我们又落后了”。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余少华接受专访时介绍,“2016年2月1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立。目前,加入联盟的企业发布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有企业为客户带来效率提升30%,良率提升15%,生产周期缩短18%,成本降低21%,库存周转天数缩短26%,能耗降低20%,也降低了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
  余少华指出,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当前,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势在必行。
  从产业方面来讲,中国具有世界第一的制造业规模,在全球22个工业大类中超过7个名列第一,超过220个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2015年就有56家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榜单),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例如,湖北就是一个制造业大省,有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石化和食品5个五千亿以上的产业,有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17个千亿元产业。特别是13亿人的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足以支撑任何一个产业的市场发展。这些仍然是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是中国制造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从政策角度看,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地位,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国家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全面启动实施了包括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等在内的五大制造业强国工程。同时,示范工作也开始启动。
  在技术层面,我国自身结构不平衡,工业1.0、2.0、3.0、4.0同时并存是现实。还存在很多行业性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包括:制造业核心生产装备大量依靠进口,制造业数字化尚处在起步阶段,机械化和数字化融合技术受制于人;国产工业软件竞争力不强(比如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空心化;工业大数据采集能力弱,人工智能应用不多,大数据对智能制造促进作用有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不健全,国产产品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难以有效实现;国产智能装备高端产品缺失,产业链自主能力偏弱等问题。
  余少华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支撑。没有工业互联网,就无法实现最起码的工厂全局数据集中管控,无法实现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供应链、资金链、制造装备、仓库、产品、用户、员工的集中管理。为此,政府也出台了相关针对工业互联网的扶持政策,在2017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8年3月,工信部又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实施指南》,以推动建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并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阶段工厂数据统一采集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前提。很多急需的数据无法收集上来。
  究其原因,是我国制造业装备种类繁多、装备生产厂家众多,有很多是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之前购买的装备,不同厂家不同类型设备的通信接口与功能参数各不相同,且装备与制造管理系统也难以统一联网,造成设备与设备、设备与系统间互联互操作很难实现,数据收集不畅,指令下达不通,制约了工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两化融合和生产智能化的进程。
  不同行业的生产装备又各不相同,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差异也大。即便是同一企业,来自不同厂商的装备和系统也联不起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很多关键技术方面还需要联合攻关。为此,有必要把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攻关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余少华指出,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生产资源集成,在国家规划的时限内完成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以尽快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实用化水平,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根据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态势和技术情况,设立工业互联网(一期、二期、三期)国家重大专项,以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技术问题。
汤玉祥等13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加快推动优势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一)国家有关部门聚焦海外市场,出台有针对性的出口支持政策,培育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针对海外市场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国内装备制造业需要得到更多政策层面的指导和支持,在突破贸易壁垒、投资风险识别与分析等方面得到更多辅导,在政策层面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二)国家出台有别于一般商业贸易的、相对于国际其他国家金融机构具有竞争力的融资支持政策,加快融资审批效率,解决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海外市场开拓对投融资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与国际市场上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相比,国内现有的融资产品需要在融资费用报价上进一步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创新融资担保方式,增强国内装备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三)国家建立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优质项目库,并给予出口专项融资、两优贷款融资、审批等政策支持,确保优质产能输出,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形象及国际竞争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非经济论坛成员国、中拉论坛成员国等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建议国家给予更大的专项融资、两优融资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高红卫建议:
政企共建工业互联网生态 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国家支持有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搭建跨行业、跨领域的全业务链条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满足市场监管要求、符合商业化经营原则的前提下,作为第三方服务平台向各类企业提供无差别服务。
  ——国家鼓励更多小微工业企业和科创企业、科创人员到作为制造业新一代基础设施的工业互联网上开厂,迈出融入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关键一步,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承载“双创”升级的历史使命(缺乏强大产业生态和资源支撑的“双创”是很难有效持续的)。
  ——国家将政府的监管与服务职能(比如工商、税务、质检、海关、安监等职能)主动嵌入到跨行业、跨领域的全业务链条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中,政企共建工业互联网生态,推动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完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奠定基础。政府的监管与服务职能只有嵌入到平台之中,才能直达现场实现有效监管和“贴身”“贴心”服务。
  ——国家将各类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教育、科技、文化、医卫、法律、金融等资源)主动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方便云端企业在线共享这些公共资源,避免相同资源各地重复投入,为“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增添新的内涵。
  ——由于将政府的监管与服务职能和各类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是任何一个政府部门能够单独做到的,因此需要从更高层面予以统筹推动。
  ——原始创新是中国式工业互联网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发展阶段不同,基础禀赋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市场特质不同等等,都决定了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不能照搬照抄任何其他国家的模式与规则,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推动原始创新。目前,世界上的工业互联网大体上有三种发展路径。第一种是以企业内部业务(供应链、制造、管理、售后服务)的信息化为核心,向上游(供应链)、向下游(营销渠道)、向前端(用户)、向后端(售后服务)扩张延伸(美国GE公司模式,简单归纳为由内而外);第二种是以企业制造过程为起点,从建立和完善CPS(信息物理系统)出发,逐步实现设备级、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公司级的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然后向上游(供应链)、向下游(营销渠道)、向前端(用户)、向后端(售后服务)扩张延伸(德国西门子公司模式,简单归纳为由下至上、由内而外);第三种是直接切入“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主题,作为一种制造业的新型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和构建,并且结合中国制造类企业小散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实际,首先从聚合需求、收敛供应能力入手,随着企业智能化改造与企业上云水平逐步提升,平台功能渐次深入到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智能制造,再由内而外地实现协同制造和云制造目标,通过不断迭代优化、深化,最终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全面提档换代逆袭(可称之为“中国方案”,简单归纳为“自顶向下、由外而内、由简入繁、由浅至深”)。
  ——当前,上述三种模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模式在中国都存在,政策上应主推“中国方案”,同时支持由中国企业构建的上述三种类型平台兼容发展,以满足不同需求,不强求一致,在竞争中贡献各自的优势能力,形成公认的事实上的中国模式与中国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曹宝华建议:
将铸造从“两高”行业调整出来
  1.将铸造从“两高”行业调整出来。铸造属于机械行业,不是两高行业,工信部要出台鼓励政策支持铸造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建议国务院出台补充文件,把铸造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调整出来。
  2.对不同材质、不同铸造工艺加以区分,避免因“一刀切”列入“两高”影响整个行业发展。如果不能把铸造从“两高”行业中整体调整出来,可以缩小范围。比如把黑色金属铸造使用的砂型铸造工艺和其他先进工艺区分,不搞简单的“一刀切”,避免扩大打击范围,不加区分地把整个铸造行业一棒子打死。
  3.建议国家出台“两高”统一评判标准。究竟什么样的产业才算“两高”,要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在专家研讨、行业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统一、细致、严格的标准,保证科学严谨,用内行战略眼光指导铸造产业发展。
  4.环保重点地区通过“环境总量”控制相关项目建设。
  在环保重点区域,比如长三角、京津冀,通过对污染总量的控制来系统性地调配项目,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采用短期过激行为来治理污染。
  5.把充分市场竞争的铸造领域交给市场调控。
  铸造行业是一个充分市场竞争领域,产品种类数以万计,主要供应下游主机行业,大多企业要按照订单来开发产品并组织生产,生产安排还要与主机厂采购协同。这个行业的供需可以通过市场实现很好调整,而不需要再通过行政手段进行产能控制,人为改变市场供应关系。
  当前铸造行业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8%,如果无差别地限制铸造业,将会制约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与中央最高层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精神不相符,因此建议重新考虑,把铸造从“两高”行业中调整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 赵秋玥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需要有使命和责任担当,企业家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加强核心技术创新,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无论格力电器还是中国制造,未来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当前,制造业很多领域缺乏核心技术的局面尚未完全改观,请问董总,为什么格力电器从一开始就关注到掌握核心科技的重要性,根据格力电器的发展经验,突破核心技术需要克服哪些制约性的因素?
  董明珠:首先企业需要有使命和责任担当,企业家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简单只看自身的盈利,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随着我国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如果仍然依赖于别人才能发展,就不能成为真正对社会的最大贡献者。格力电器做空调起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加坚定地意识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率先从核心的关键部件和零部件进行技术研究。
  目前,格力电器已经有14个研究院,最大的突破是掌控一个产品的关键技术,最终让消费者得到更美好的生活享受。掌握核心技术,首先要敢于投入资金用于研发,其次是着眼于自主培养人才,第三是在研发的过程当中,不断围绕消费者生活品质的需求做产品开发,所以格力电器基本上覆盖整个暖通智能领域中的技术要求,具备多项核心竞争力,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记者: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您认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在您看来,广大制造企业如何去践行高质量发展?
  董明珠:我觉得应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拥有创造新技术的能力,二是人才。格力研发团队约有13000人,都是我们自主培养的人才,其中有超过1000名是国家级技术人才,享受国家津贴。最开始他们都是普通大学生,格力电器愿意拿资金、花时间、搭建平台去培养他们,最终取得今天的成绩。作为制造业行业的企业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要求政府帮忙解决,更多是要敢于自己去破解,我觉得最大的成功者是挑战了自己。
  记者:中国制造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您觉得,未来中国制造业如何取得新的成绩?
  董明珠: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根基。制造业的发展核心在于创新,所以创新是真正的动力。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如何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要严厉打击专利恶意诉讼、恶意抢注他人商标、加大对假冒伪劣处罚等,为中国制造业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记者:今年是5G的商用元年,5G技术的推广必然会对互联网以及智能家居产业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您能否介绍下格力零碳健康家系统?
  董明珠:无论格力还是大松、晶弘等品牌,我们希望中国制造能拥有更多的品牌走向世界,通过可靠的技术和质量把人们从繁重的生活环境中解放出来,让生活更加智能,让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更好的创造。零碳健康家系统覆盖格力全系列家电以及完整的制造流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品质控制,最终解决人与物的整体协调和完美结合。
  记者:作为格力的掌舵人,您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期待?
  董明珠:无论过去一年取得多少成绩,它已成为过去,站在新的起点上,应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无论格力电器还是中国制造,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更好地提升改变生活品质。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融通创新,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本文所版面
【第 A6 版:两会特别报道】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