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吨小标”一刀切懒政思维要不得
自蓝牌轻卡问题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以来,引发了行业内的一场“地震”。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了集中整治和排查,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新车不能卖,在用车不能检”的行业现状,已经引起了车企及运输从业者的恐慌。目前来看,如何彻底根治轻卡超载,仍是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在笔者看来,严格执行当前法规,严把上牌关,并加强在用车监管与处罚力度,这对执法部门来说自然是最简单的做法,但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法规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不仅如此,如果按标载来计算,目前一辆超载蓝牌轻卡所运载的货物至少需要四辆车来分担,其运输成本将大幅上升,市区交通的拥堵问题也会更加严重。 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运输从业者认为4.2米轻卡载质量过低,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合理调整进城蓝牌轻卡总质量限值已是大势所趋。相关执法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蓝牌轻卡的总质量标准,增加蓝牌轻卡的额定载重量,同时要求运营者持有B2驾驶证以增加安全性,这种做法也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除此之外,当下的重点是,有关部门应协同厂家出具已上牌车辆的处理意见,帮助已购车的消费者平稳过渡,而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 在笔者看来,任何涉及到大部分群众利益的政策或者条例,实施的过程中都应给出一定的缓冲期。另外,笔者最后再次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在处理轻卡“大吨小标”问题时,不应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手段,而应根据市场的真实情况及时作出调节应对,这样企业才能更加从容地造出合规的车,用户更好地完成违规车辆处理,政府也能够更加公平公正地追责和监管,对于卡友、厂家和国家来说可谓是三方共赢,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李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