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线路提效40%楚多式联运成效初彰
□ 本报记者曹朝霞 摄影报道 11月6日,记者随中国水运报社联合中国港口协会长江港口分会、中国船东协会长江分会、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共同组织的“通江达海千里行”报道组抵达荆楚,在对武汉阳逻港、黄石新港调研及多方了解中发现,湖北通过新船型、新模式促进多式联运成效初显:从阳逻港到上海洋山港,“1140”船型运输仅需72个小时;以黄石新港为节点的铁水多式联运示范线路,以一个集装箱内货物达到100万价值测算,多式联运总运输效率提高40%左右,综合物流成本下降23%。 武汉长伟国际航运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亮告诉记者,汉申线江海直达1140集装箱示范船,是由武汉新港管委会牵头联合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等四家单位积极推进、组织研发的。总体计划打造6艘1140集装箱示范船,首次形成长江中游千箱级船队。 长伟国际通过对1140集装箱示范船舶之一“汉海7号”的运营,从武汉阳逻港到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仅仅72个小时。这样,从重庆到上海的货物只需在武汉周转一次,全程15天,比原来时间缩短了一半。 此外,该船型可在码头上通过机械半自动化来上锁,减少了人工上锁的安全风险,也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目前码头作业时间仅需10小时左右。“从发展趋势来讲,我相信1140将成为从武汉到上海的主流船型。”殷亮充满信心地说,长江航运存在的小、弱、散,高耗低能,船舶技术经济性能差,运输效率不高等现象,有望靠此船型大大改善。 殷亮介绍,从运营成本来讲,该船负载率超过60%才更经济。如何扩大货源,进一步提升管理,也是该船运营企业面对的课题。 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伟谈到,目前按海规建造的江海直达船舶,主机允许烧低硫油;按特定航线规范法规建造的江海直达船舶,主机只允许烧轻柴油,油品的差价导致采用特定航线规范法规的船舶燃油成本每年增加200多万。他呼吁在政策层面给对环境更加友好的特定航线船舶出台补贴政策,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赋能。 据黄石交通运输局计划科科长卢亚军介绍,作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黄石多式联运新港综合站场自2018年6月12日投入运营以来,实现了黄石新港港口公铁水集疏运无缝对接。以黄石新港为节点的铁水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对于高端、附加值高的货物,综合成本优势越明显:“以一个集装箱内货物达到100万价值测算,多式联运总运输效率提高40%左右,综合物流成本下降23%左右。”卢亚军谈到。 在多式联运线路方面,黄石新港开通至韩国釜山港的近洋外轮直航航线、至上海外高桥长江内支线固定始发班轮、至上海洋山港的江海直达始发班轮;并陆续开通到成都、重庆等地的铁路班列。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已启动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前期工作,计划整合港口、铁路、船公司、海关、国检、物流企业等单位的信息资源,搭建统一的多式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 (下转A2版) (上接A1版)据卢亚军透露,黄石市委、市政府最近拟出台加快推进现代港口城市建设的意见,大力支持多式联运建设。提出加快推进现代化港口、多式联运物流通道、临港产业集群建设,增强港口带动航运物流、集聚临港产业的能力。推动“四港”联动,打造国际物流新通道,形成通江达海、辐射全球的大交通、大物流格局。 黄石市港口物流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小敏介绍,为促进物流降本增效,黄石港不断完善政策,为企业在报批等各方面简化流程。他呼吁建设全程物流平台,以一个运营主体来协调各方,以此减少企业单打独斗的资源浪费,提高整体运营能力。 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告诉记者,黄石新港已有较好的运输基础和充分的货源,迫切渴望开通黄石至舟山的江海直达航线,实现班轮常态化运营,进一步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刘卫东介绍,早在去年底,宁波舟山港集团已与深圳市盐田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打造黄石新港,目前双方已开展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粮食散改集等业务领域的合作。 据介绍,在全国70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之中,湖北省示范项目5个,居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