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新版标准关键在执行
□ 特约评论员 李宏 住建部近日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新版标准,与2008版标准相比,新版在适用范围、类别构成、图形符号上都进行了不少调整。生活垃圾的类别也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个大类、11个小类。新版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升级、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工作,标准适用范围的调整,更加注重生活了垃圾分类标志在应用当中的规范性和广泛性。 笔者为此次新版标准点赞。说起“垃圾分类”,绝大多数公众会支持。可垃圾到底怎么分?以往不同的地方,分法却不一致。很多人在一个地方好不容易养成的分类习惯,到了新的地方还得重新再学。笔者认为,这次新版标准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类别构成,必将推进这项工作的科学实施,但关键在落实。 不可否认,目前各地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并不平衡。在一些城市的老旧小区,垃圾“一桶扔”现象仍然存在。尽管有居民在家进行了垃圾分类,但到最后,垃圾仍是“一桶扔”;即便有分拣,物业管理员也只是出于经济需求,把废纸箱纸盒拣出来,并非从环保角度出发。很多小区原本用于垃圾分类的四色垃圾桶,只剩下了两色。有的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两个投放口被锁死,不再使用;有的甚至直接简化成餐厨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两个。 怎样让垃圾分类的新版标准真正落实执行呢? 从各地来讲,应向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城市看齐。目前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53.9%,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上海的目标是,到2022年,要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新版标准出台后,相信这些城市会做得更好。 从各地职能部门讲,住建部发布的最新标准出台,给垃圾分类提供了一份标准答案,为各地的地方立法提供了参考,也为各地的执行提供了依据。媒体也应加强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正反典型及奖惩的宣传,让全社会垃圾分类形成共识。 从居民讲,“全国垃圾分类”小程序近期将上线,不清楚怎样分类,都可依此进行查询。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废物利用的千年大计,需要从全民提高素质变为自觉行动做起。否则,标准定得再科学,效果也趋近于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