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了最新的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今年5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增长4.0%和5.9%,同比增长18.2%和14.5%,增速高于上月15.9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1~5月,汽车产销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下降24.1%和22.6%,降幅与1~4月相比,分别收窄9.3个百分点和8.5个百分点。
5月份的产销数据透露了车市回暖的重要信号,根据近期部分乘用车上市企业披露的产销数据显示,5月份东风集团股份、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江淮汽车的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增幅分别为17.59%、54.28%、4.07%、20.50%、30.92%和7.03%。
在车市整体产销形势持续向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显得有些“拖后腿”,中汽协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8%和23.5%。有行业专家分析称,受疫情影响,今年1~4月汽车行业利润下降52%,企业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导致企业依靠自身利润补贴发展新能源的能力下降,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回暖速度较慢。
乘用车产销由负转正 马太效应渐显
中汽协数据显示,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6.0万辆和167.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5%和8.9%,同比分别增长11.2%和7.0%,增速已由负转正。从具体的车型销量情况来看,SUV、交叉型陈用车产销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交叉型乘用车,同比增长47%。
值得关注的是,5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共销售57.1万辆,同比增长0.4%,占据市场份额的34.1%,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实际上,在车市整体面临疫情冲击的前提下,与豪华品牌和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恢复复苏确实相对缓慢。
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5月份豪华车的零售同比增长28%,消费升级的需求促使豪华车市场的换购消费增加,消费迅速回暖。记者注意到,在乘联会公布的5月单月销量排名中,排名前15位的企业分别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吉利汽车、东风日产、一汽丰田、长安汽车、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北京奔驰、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华晨宝马、上汽乘用车。基本被豪华品牌、合资品牌占据了半壁江山,跻身其中的自主品牌仅有4家。
乘联会方面判断,5月份主流合资品牌与自主领军品牌的走势总体较强,整体上品牌之间的“马太效应”逐步凸显,呈现恒者恒强的趋势。这其中表现较好的自主品牌,主要得益于产品的升级换代。
新能源汽车同比继续下降回暖不及预期
中汽协数据显示,5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8%和23.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万辆和6.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3.8%和2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万辆和1.8万辆,生产同比增长17.1%,销售同比下降16.1%。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回暖速度不及预期,从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也能略见一二。根据比亚迪披露的5月产销数据显示,5月公司燃油汽车共销售新车2.05万辆,同比增长70.50%;1~5月累计销量为7.84万辆,增长11.58%。而新能源汽车方面,5月公司销量为1.13万辆,相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48.29%;1~5月累计销量为4.65万辆,下降60.94%。
业内人士分析称,疫情影响导致汽车行业的利润进一步下降,企业效益受到影响,由此导致企业依靠自身利润补贴发展新能源的能力下降。
万联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回暖不及预期,但高端车型有望率先走出疫情影响,其中特斯拉Model35月销量1.1万辆,同比增长205%,且随着多次不断降价,目前model3标准续航版售价已降至27万元,未来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乘联会方面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回暖是需要产业协同推进的。目前国内新能源系能源汽车市场的压力明显,随着补贴新政的落实,充电桩的不断建设,产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才有助于让更多的私人用户将燃油车置换为新能源车型。 (稿件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