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文超 池华远 林明媛
疫情以来,冷链物流呈现冰火两重天景象。一方面,因武汉海鲜市场、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及很多欧美屠宰场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水产及肉类消费受挫,冷链运输需求减少;另一方面,疫情催生“宅经济”,生鲜产品需求激增导致冷链物流需求激增,此消彼长之下,冷链物流市场究竟是“遇冷”,还是“热起来”了?
冷链物流呈现积极复苏态势
“我国冷链物流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受疫情影响,公众愈加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简称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表示,2019年受实体经济和物流大环境不景气的多重影响,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受到较为显著的市场冲击,但行业整体仍旧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冷链货运量同比上涨12%,但与2019年下半年相比,货量下降22%。疫情之下,冷链物流一直在积极复苏,受北京疫情影响,6月复苏步伐放缓。
受疫情影响,春节后,冷链物流并未迅速回弹到年前水平,但也并未一蹶不振,而是逐步复苏,到4月底,冷链货运量首次超年前水平,并持续上行。6月11日起,北京发生聚集性疫情,新发地牛羊肉及海鲜交易厅检测出较多阳性样本,但冷链运输整体货运量并未受明显影响,仍持续上爬。直至6月23日端午节前夕,冷链货量再次出现波谷,但节后迅速回弹。可见,疫情之下,冷链运输货量相对平稳,受北京疫情影响较小,恢复快,并未因疫情遇冷。
此次疫情期间,为确保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冷链物流发挥了重要民生保障作用。上海市物流协会冷链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孙汕表示,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本市的农产品自给自足存在问题,需要从外省市运输农产品,这就需要冷藏车来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和质量。此外,冷链物流还为疫情期间的医疗物资运输、防疫检测环节提供了支持。“我国冷链物流比过去有所进步,企业对于设备的要求提高了,专业冷藏车的销量比以前增加了,冷库的建设也越来越多了。”孙汕告诉记者,但是这些标准化的冷链物流多数存在于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冷链物流的设备并不完善。
标准参差不齐仍是最大问题
最近,家住北京的李女士收到了朋友从广东寄来的一箱荔枝,然而从寄出到签收,已经过了3天,大部分荔枝已经腐烂变质,冷链物流在荔枝的运输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保鲜作用。其实像李女士遇到的情况并不是少数,网上搜索可以看到有很多投诉冷链物流企业运输生鲜、冷冻食品导致食品腐烂变质的例子,这反映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其实还存在诸多问题。
中外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旗下招商美冷北京公司总经理王健认为,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执行的质量标准参差不齐,各地方政策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车辆资源闲置及人员车辆紧张,企业的运营效率也随之降低。秦玉鸣也有着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由于各地政策与国家层面的政策存在差异,执行上均以当地政策为标准,不少地区对多省牌照车辆严格限制严重影响冷链物流企业的运力。
而我国在冷链物流设备投入方面也远远不够,孙汕告诉记者,用高栏车运输冷冻产品,使用棉被做一个简易包装来保温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农村来说,农产品预冷的质量更是参差不齐。在销售旺季,农产品采摘下来不进行预冷,直接就装车拉走的状况依然存在。秦玉鸣认为,在此次疫情期间,港口操作、冷库仓储与配送环节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拖车运力短缺、冷插匮乏、冷冻货柜积压,导致冷藏箱运输额外费用和风险陡增。
加大技术设备投入提升品质
交通运输部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交通运输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完善冷链运输标准和规范,提高冷链物流车辆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冷链运输服务品质。
针对政策、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王健建议通过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通过大数据、平台化服务,形成智慧化冷链物流,打通上下游多方需求,提升工作效率,避免产生资源闲置浪费。
秦玉鸣建议,应建立更全面的公共信息平台,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动态等信息,建立统一规范标准,便于提高突发状况下的食品冷链运输效率。
孙汕则认为,各地方政府应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的系统,规范冷链物流行业。以上海为例,上海目前存在城市交通通行证的压力,通行权一直受到城市管控的限制,导致很多冷藏车没有时效性。
孙汕建议,应由政府主导,在城市周边围绕配送路径设置几个以城市配送为重点功能的城市公共服务转运中心,冷链物流企业利用自己现有的运力将货物从自己的仓库送到城市公共服务转运中心,政府整合社会具有通行证的车辆再负责将货物从城市公共服务转运中心送进城里,有效保证道路通畅和运力的合理安排。
经此一“疫”,冷链物流在国民生活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7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这又将增加冷链物流需求。在持续的政策利好加持下,未来我国高栏车运输水产品和果蔬这一现状将逐步改变,健全的冷链物流体系将为大众提供更健康、更有保障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