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电商硝烟四起
事实上,和京东一样,国内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将医药电商作为医疗健康赛道的切入点。 2011年6月20日,阿里首次上线淘宝医药馆,但很快就因为没有网上售药资格,被浙江药监局叫停并责令整改。 经历一波三折后,2012年2月天猫医药馆正式上线。2016年,阿里健康的另一重要品牌阿里健康大药房也正式上线运营。 阿里健康的业务布局和京东健康类似,分为5大业务板块:医药自营、医药电商平台、消费医疗、追溯及数字医疗和互联网医疗。 但目前为止阿里健康仍然靠“卖药为生”。 根据阿里健康财报,2020财年医药自营业务收入为81.339亿元,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为11.703亿元,两大业务板块合计收入93.042亿元,占阿里健康总收入的96.95%。 2018年,拼多多也加入了这场医药电商混战。虽然比阿里、京东晚入局,但拼多多的发展势头并不弱。一年内,拼多多医药健康类目下的商家大约有30万,大药房旗舰店已经超过1000家,品牌旗舰店超过100家,类目在架商品超过1500万件。 尽管同为医药电商平台,阿里、京东和拼多多在某种程度上也延续了其在大电商领域的特性。 例如京东健康在医药电商业务上,直接与药品生产企业合作,再依托于京东的仓储、物流和末端配送能力,加强了渠道覆盖能力,能够帮助药企拓宽销售市场。 背靠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健康大药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截至7月28日,阿里健康大药房的关注人数就超过846万,其B2C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1.9亿。 拼多多则是将B2C模式贯彻得最彻底的。目前为止,拼多多是三大电商平台中唯一一家没有做自营药店的平台,价格也最具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