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大规模整合迎接互联贸易时代
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港口整合,整合后的港口已经由目的地港向枢纽港转型。枢纽港不再是货物吞吐规模意义上的港口,而是更为注重大范围物流的协调管理。这种实践探索将成为迎接互联贸易时代考验的积极尝试。 津冀港口抱团崛起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4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4%,创出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喜人发展势头背后,离不开周边河北“兄弟”港口的鼎力相助。 在河北沧州黄骅港,以前港口小船多,现在借助天津港的管理经验和航线资源,大型货轮也常来常往。去年疫情以来,天津港和黄骅港之间开通“天天班海上快线”,把两个港口更紧密地串起来。 同样,天津至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码头环渤海内支线开通后,进口集装箱从天津港干线船舶卸下,直接装上支线船,就能运到曹妃甸。趁热打铁,天津港与曹妃甸港区又开通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外贸进口集装箱货物无需在天津港口岸办理清关手续再中转至曹妃甸港。以平行进口汽车为例,直接在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清关,“物流成本降低四分之一,真是太方便了。” 津冀两地区位相近,腹地交叉。津冀港口成为“搭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越来越多的港口互动频繁起来,日益增多的航线像一条条线,串起秦皇岛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天津港、黄骅港等吞吐量过亿吨的大港。 经过7年携手共进,如今,以天津港为中心的环渤海内支线运输网络初具规模,天津港与唐山港、黄骅港形成干支联动、无缝衔接、相互支撑的有利格局,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标志着干线枢纽港与支线喂给港的格局基本形成,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 北部湾“三港合一”构建国际门户大港 翻开中国地图,广西北部湾——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清晰可见,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座港口城市宛若三颗明珠,璀璨夺目。 如今,北部湾港共有生产性泊位超过26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5个,最大靠泊能力为30万吨级,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港,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之后,临港“向海产业”快速发展。在钦州,“油、煤、气、盐”多元石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在北海,石油化工、新材料、硅科技和林浆纸四个千亿产业加速形成,一批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速推进;在防城港,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粮油等为重点的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柳钢、盛隆冷轧等项目加速落地。北部湾经济区快速成长为我国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2017年开通以来,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开行连通西部省份的5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2020年开行4596列,较2019年的2243列有大幅增长,开行数量超过前三年总和。“十四五”期间,北部湾经济区将基本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局面。 辽宁两大上市港口合并协同提升竞争力 今年3月,内贸集装箱航线“营口-泉州-漳州”航线正式开通运营;大连港今年以来则新增三条东南亚直航航线,东南亚集装箱航线增至22条。两港分别作为辽港集团内贸枢纽港与外贸枢纽港的定位日趋清晰。数据显示,大连港、营口港的港口作业量约占辽宁沿海货运吞吐总量的70%,业务涵盖集装箱、油化品、散杂货、滚装等货物门类。 招商局集团与辽宁省政府早在2017年3月就推进港口整合达成共识,整合后,效果很快显现。辽港集团已连续两年实现货物吞吐量逆势上扬,新开集装箱航线近40条。2020年,大连推进外贸集装箱枢纽港建设,新开东南亚外贸线7条、远东线1条;营口推进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建设,新开内贸航线7条,实现海铁联运量超百万标箱。 提高服务水平、发挥临港聚集功能、加强与区域产业的衔接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对外竞争力,这些辽港集团都做到了。他们还根据港口的地理区位、自然禀赋和功能定位,对集装箱、散杂货、油品等多个货种的货源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实现功能结构上的错位发展,并对大连、营口两地的岸线资源、泊位、堆场、仓储设施等进行统一科学规划,优化港口资源配置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实现集约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