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据记者了解,《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完成征求意见阶段,即将发布实施。业内人士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但从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压力、产业安全缺乏保障、生态环境制约、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指导意见》是推动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将为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上述人士表示,未来钢铁行业将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产能利用率等为依据的产量约束机制,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同时,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沿海钢铁基地项目,鼓励新建钢铁冶炼项目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到202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力争达到20%;废钢比达到30%。
近年来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疯涨,加快建立长期、稳定、多元的铁矿石供应保障体系,实现资源供给的安全和稳定极其重要。同时,建立铁矿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制度,并加强国内废钢资源供应链建设,推动钢铁企业构建稳定的废钢供应网络,充分利用境外再生钢铁原料资源。到2025年,铁金属国内自给率达45%以上,国内年产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同时,打造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海外权益铁矿山,海外权益铁矿占进口矿比重超过20%。
除原料稳定保障外,提升产业集中度更是钢铁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据上述人士透露,到2025年,我国将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专业化一流企业,力争前5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40%,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60%。同时,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细分领域分别培育1~2家世界级专业化引领型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将有力提升我国钢铁行业有效供给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表示,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资源掌控能力和市场话语权,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路径。
他建议,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组建并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因此,除了跨区域龙头强强联合外,同一销售半径范围内的钢铁企业通过重组“抱团取暖”已是提高生存能力的现实选择。
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重点就是提质升级。业内人士表示,钢铁是制造业发展的“粮食”,也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骨架”。钢铁行业要站在新的历史高点,加快推进全行业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据悉,到2025年,我国将加快推动钢材产品提质升级,持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钢材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超过60%。同时,加大研发力度,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5%,每年突破3~5种关键短板钢铁材料,钢铁短板材料比重下降到1‰以下,实现关键钢铁材料的自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从2013年的0.83%增长至2019年的1.26%,但与制造业1.45%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科技创新正是未来解决新材料“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