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钢铁行业机遇与挑战
□李新创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处在减量发展、联合重组和强化环保三期叠加阶段,正在向高质量时期低碳阶段演进。面向“十四五”发展,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均对我国钢铁工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发展要求。在企业层面,要求坚持降本增效永恒主题,把握减排降碳的生存权和效率效益的发展权,掌握产品技术的制高权,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强大的钢铁工业支撑起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贯穿钢铁工业发展的全过程。我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而且执行着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要求,以大规模实施的超低排放改造引领了世界钢铁绿色革命,并且正在努力打造全球钢铁工业低碳发展示范,积极研究实践低碳冶炼技术。发展至今,我国钢铁工业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之一,具有好规模、好价格、好产品、好品牌、好服务“5G”竞争力,具备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势,预判引领的时间跨度将达百年之久。 基于对国家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基建投资拉动、下游主要用钢行业趋势等因素的综合判断,预计短期内我国钢材需求将高位徘徊;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钢材中长期需求量将呈缓慢下降态势。 进入新发展阶段,秉承新发展理念,我国正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国内大循环是核心,必须坚持结构优化导向,坚持效率和质量并重。在新阶段,国家强调必须把实现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高质量发展必将带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也将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将体现在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推动新的技术进步、打造新的产业格局、建成安全的供应链、构建繁荣的生态圈。 未来,低碳将重塑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新格局。在国家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及产业政策指导下,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 一是推动兼并重组。我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运用市场化、法制化办法,尊重企业意愿,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再上一个新水平。 二是强化技术创新。我国钢铁行业将在政府指导与支持下,以企业为主导,准确把握新产品、新技术创新方向;加强新技术攻关,推动新技术应用;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是深入超低改造。我国钢铁行业将进一步强化源头及过程控制,优化末端治理技术,通过监控监管手段与清洁运输方式精准减污,继续深入践行超低排放改造。 四是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钢铁企业将以智能制造构筑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生产管控、经营管控、财务管控等新型能力,加快构建钢铁智能制造基础体系,实现产供销一体化、铁钢轧一体化、管控一体化。 五是发展平台经济。我国钢铁行业将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钢铁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公有云服务,实现跨企业的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兼并重组企业实现多基地管控。钢铁产业互联网的生态布局将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整个钢铁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的效益,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六是激发标准活力。我国钢铁行业将进一步激发标准活力,充分发挥标准化在高质量发展“划底线”、环境发展“硬约束”、绿色制造“催化剂”、节能降耗“调节阀”、贸易流通“国际范”等方面的作用。 我国提出的“30·60”目标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对生产、消费、技术、经济、能源体系的历史性革命,充分体现了我国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我国低碳发展政策也将逐步从相对约束转向绝对约束。 目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低碳发展,多次召开会议强调重申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央各部委积极行动、加快部署,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推出贯彻落实举措。围绕国家“双碳”工作节点,按照碳排放达峰、稳步下降、较大幅度下降、深度脱碳四个阶段,现阶段我国钢铁行业正在研究编制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 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路径建议重点考虑六个方面: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六是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此外,还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钢铁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及评估平台,坚持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创新、驱动创新、支撑体系创新、实施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