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40年(上)
稿件来源:未完待续
  □ 尹军琪
1970~1989年 启蒙阶段
  1972~1973年,原一机部和四机部联合立项,围绕汽车制造,提出十大技术创新课题,其中自动化立体库系统作为十项课题之一,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负责研究设计,总工程师虞和谦担任总负责人,参与单位包括北京自动化研究所、长春汽车厂设计处、北京汽车制造厂等。
  第一座自动化立体库设计在参考资料极其缺乏的艰苦情况下完成。项目组仅凭几张图片和零星报道资料即开始进行设计,确定高度15米,托盘承载能力为1000kg,采用PLC进行控制,行走和提升均采用双速调速,历时7年完成。期间,一机部胡光部长和孙有余副部长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在1975年利用参加伦敦15届物料搬运展览会的机会,派项目组成员赴欧洲进行考察。该成果被应用到北京汽车制造厂。
  1980年,北起所在北京低压开关厂又生产了两台堆垛机,并参加1980年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全国矿山机械展览会,这是全国改革开放后的一次盛会。1981年,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将成果应用到湖北二汽备件库,是国内第一次规模应用,有5个巷道。太原五一机器厂作为第一个成果转让单位,承担了80年代初期的几个项目的生产制造工作,太原五一机器厂是太原刚玉的前身。
  1985年,结合宝钢的技术改造,引进德国西马格(SIEMAG)全套物流自动化技术,我国自动化立体库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引进消化的主要参加单位,原苏州起重机器厂参与了宝钢堆垛机的生产制造和图纸转化工作,并在1986~1987间年生产出第一台德国引进技术的堆垛机。
  1985~1989年间,自动化立体库在有限的几个领域得到应用。比较有名的是保定乐凯胶片厂、无锡感光胶片厂,有多个自动化立体库投入使用。自动化立体库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存储系统,逐步得到有关行业的重视。截至1989年,行业应用还非常有限,如化工、感光胶片、汽车、化纤、造纸等,尤其是特殊领域的应用成为重要切入点。
  此外,在整个国家“七五”期间(1986~1990),自动化立体库关键技术作为重机装备的关键技术之一,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申请立项,结合引进技术的消化,在堆垛机的完整技术,尤其是安全性和系统优化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各种相关标准也在此期间顺利完成,为我国自动化立体库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物流仓储系统中的其他重要装备——输送机和分拣机系统,则发祥于邮电部的下属企业,邮电部519厂和539厂即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们在1975年前后即开始研究和从事邮包处理技术,并在输送分拣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成为我国最早研究交叉带分拣机的企业。但最初的用户仅局限于邮政包裹处理系统。
  这一时期的叉车企业,则主要是以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作为技术归口,全国各地开始生产制造,但社会需求有限,产量都很低。
  整个启蒙阶段的技术是相对落后的,尤其受限于相关基础技术,材料,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还很少应用到物流管理中来,很多情况下还只能实现单机自动,全自动控制的系统寥寥无几。
1990~1999年探索与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可以细分为两个小阶段:即1990~1994的应用阶段,1995~1999年的新一代堆垛机研究阶段。
  自动化立体库在美国从50年代即开始研究应用,60年代日本、欧洲已经大量应用,但技术受限于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其规模都不是很大。1970~1990年是日本自动化立体库发展的高峰期,总计有近20000套自动化立体库系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应该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自动化立体库在提升空间利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990年起,自动化立体库在我国的应用逐步展开,参与的单位也逐渐多起来,如沈飞62厂就在航空生产系统内开始进行立体库的研究与应用,太原刚玉、苏起厂等单位依靠前期生产优势,逐步掌握了立体库的关键设备技术,开始独立承接项目,北京自动化研究所也将自动化立体库系统作为关键技术,在生产领域寻求应用,机械设计总院开始介入该领域,尤其在机场行李系统中寻求应用。
  位于天津开发区的德国威娜化妆品公司立体库是1990年前后投入使用的,这是第一座采用组合式货架的自动化立体库,此前的立体库均采用焊接式货架。上海金星货架厂(即现在的上海精星仓储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个生产立体库用的组合式货架的单位。
  顺便指出的是,90年代初期的CIMS系统应用研究,对于我国自动化立体库的研究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现代制造业的前身。可惜的是,这一政策没有延续下来,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德国实施工业4.0时,中国到很久以后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到了1995年,西门子PLC控制技术被首次应用于自动化立体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宣告了过去以单片机为代表的控制技术的结束。引领这次变革的是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以陆大明为代表的团队,代表项目是康师傅杭州下沙项目。
  许多年以后,当时参加项目实施的王欣旭颇为感慨,那时候的下沙,芦苇遍布河滩,秋风瑟瑟,旷野中渺无人烟,其实这就是中国自动化物流技术发展的大环境缩影。1996年,北京首都机场物流系统进行改造,也为北起所提升其技术创造了条件。新一代的物流仓储设备得到了成功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在90年代后期开始腾飞。物流技术逐渐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烟草领域,昆船集团抓住了机遇,率先于1996年前后承担了昆明卷烟厂物流工程项目,这是一次非常大的机会,为此,昆船成立了物流设备研究中心,并首次建成了堆垛机实验室。
  通过引进日本村田堆垛机技术,使我国的物流技术从另一个渠道与国际先进技术直接连接。1998年,昆船承接了海尔黄岛成品库,几乎与此同时,联想公司在北京兴建大型自动化物流系统,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承担总体设计和关键设备研发,最新一代的堆垛机系统——以激光测距为代表的堆垛机开始在中国应用。
  在此期间,货架企业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江苏南京,1995年成立了以原南京轧钢厂为基础的南京震晨货架厂,但到了1997年前后,南京音飞、江苏六维、南京华德等一批影响了中国货架市场分布的企业相继诞生,江苏南京成为了中国的货架之都。(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40年(上)
  本文所版面
【第 A4 版:综合】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