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25日,记者参加了中国(深圳)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并关注了深圳国际港口链战略论坛。该论坛是以国际港口链和港航业务交流为核心,围绕国际港口发展趋势的研判、港口发展优势互见、新型政策研究制定、绿色智慧港口建设等议题开展专业性技术讨论。是深圳港与国际港口间交流合作、信息互通,经验分享。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深圳国际港口链战略论坛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港航业互学互鉴的品牌会议,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此次论坛有中国及欧洲十个港口的负责人参加了线下及线上的演讲,内容丰富。港口专刊将进行一一分享,本期我们先从荷兰的鹿特丹港讲起。
荷兰鹿特丹港务局集装箱总监汉斯·纳格特加尔:
集装箱航运迎接未来
我来介绍一下鹿特丹港口发展的情况,以及我们对未来发展的预测。
2021年,我们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回升。在2020年疫情刚抬头的时候,三、四、五月,我们的港口受到了严重影响,吞吐量大幅下降。但是现在鹿特丹港的吞吐量已经回升,并且已经超过了2019年的吞吐量。复苏的势头在今年上半年非常的强劲。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提升了8.7%。一方面,我们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挑战依旧存在。
挑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有疫情的原因,也有苏伊士运河的危机,还有一些码头被封锁。再有就是一些码头面临着拥堵的状况,这些都是鹿特丹港在物流方面面临的挑战。当然,目前在世界各地都面临着一些纷乱的情况。我们也很想看到世界各地的港口是如何应对这些困扰的。就鹿特丹港的情况而言,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继续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方式来运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有人要来提集装箱,但是箱子在码头延迟了。他们想让码头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如果在码头出现了延迟,他们是希望托运方来解决这个问题。提货方都在期待托运方、码头和港口来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我们期望大家能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对于总体形势是一个什么样的预期呢?我认为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的时间,西欧的港口的空间和处理能力会受到限制,很难有新的能力释放,而这种形势还会持续下去。除非可靠性能够提升。但我们认为三年之后,或者更长远的框架内,价格会下降。供需也会更加平衡。另外,我们还认为在自己附近的生产会取代进口,这也是一个趋势。亚洲的国家仍然会是一个重要的出口源头,但是大家会把供应链的源头向自己的周边转移。这是面对现在混乱情况的一个解决方案,也是应对现在这种状况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这样的供应链会更加可靠。
另外,我们还看到现在的船运公司已经开始订船。我们要知道这些船是开往哪些目的地,这样我们在码头上就可以有一个提前的预判。我们也看到货代和货主开始拥有他们自己的船,他们已经开始重新思考他们的运作方式。
对大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数据分享。我们要有更多的数据透明性。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方法做,效率并不会很高。我们要在同一个平台上通过分享数据来进行协调,这样才能够提高效率。让船只在进出港口的时候更加有规划,同时我们也和腹地的铁路线衔接起来。而且把铁路的数据纳入到我们的平台上。这样,铁路、驳船、船只的数据都是可以相互分享,最终提出一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另外就是扩大码头的范围。我们的货柜区域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地方。其中有些我们已经开始开发,它们明年应该会投入使用。这些基础设施只是我们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是我们智慧管理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为更多的船只服务。
我们知道,供应链正在改变。作为鹿特丹港,我们看重的是更多地分享数据,更好地与其他港口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