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供给侧精准改革 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侧记
□吴欣 曲阜师范大学系山东省重点高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流动站等多层级、立体化的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单位。其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建设成为国家及山东省重点或一流专业。为实现其高质量发展,适应国家及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多样化、差异化及复合化需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对现有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供给侧精准化改革,适时根据社会及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立足于山东乃至全国的实际需要,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方向)齐头并进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减轻原有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强化物流专业人才的深耕化、精准化、个性化培养要求。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一、树立“顶天立地”高质量发展新理念 所谓“顶天”就是瞄准冷链物流在我国爆发式增长的实际需要,在物流管理专业中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设置冷链物流方向以满足生鲜电商及冷链物流供应链发展的需要,建立“开放、包容、协同、跨界及融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以抢占本专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所谓“立地”就是抢抓机遇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突出管理学院的特色和亮点,一方面是对冷链物流方向的培养模式及培养体系及时进行调整,不断优化与完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将高校理论研究的先天优势与行业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广结良缘,先后与国内近20家冷链企业联手共建“产学研教”协同创新中心,随时把握冷链行业发展动态,尤其是在智慧冷链技术及应用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二、物流管理专业(冷链方向)高质量发展的 改革措施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强省,山东省的农产品约占全国农产品的25%,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此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产品冷链物流空间潜力巨大,国内高等学校尤其本科院校极少有设置冷链物流管理方向的单位,而国家社会对冷链物流管理转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为高等院校弥补专业人才的缺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因此,管理学院率先在山东省内本科院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冷链方向)教学单位,这是时代给予的机遇和挑战,也是高等学校寻求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精准化的优化与调整,具体将每年招收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新生一分为二,即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方向)。对现有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做到细分化、精业化,及时调整该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重点对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特别是立足于山东省冷链物流产业的资源禀赋及特点加以创新,目标就是建设一个特色鲜明、结合省情及自我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其次,为满足冷链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广泛招聘物流专业博士毕业生入职师资队伍,并组织青年教师深入冷链物流企业挂职或兼职半年,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实战能力;为解决冷链方向教学教材体系缺失,由李学工教授策划并组织国内兄弟院校冷链物流方面的教师组织编写出版“冷链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类教材15部,其中包括:《冷链物流管理》 《冷链设施与装备》 《食品冷藏与保鲜技术》等。目前已出版发行有8部。 第三,为解决冷链物流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问题,与冷链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的国内知名企业上海企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学院的“智慧冷链仓储实验室”,将理论及时转化为实践,将企业实践创新归纳总结成为冷链物流信息化的理论体系,校企双方真正实现的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最后,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及国家教育部之思想精髓,即真正实现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高等教育关键而根本性问题。学院领导积极探索,反复论证组织相关教师团队策划并协同高等院校同行联合编写:“十四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系列规划教材,并得到中国财富出版社的高度认可及全力支持,双方并签署了出版框架协议,计划该系列教材陆续在2022年年底全部出版发行。 三、营造“产学研教”协同创新的高质量发展环境和发展动力 首先,为迎接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及技术日新月异的挑战,强化冷链物流方向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学院有效整合冷链行业组织、冷链企业组织、高等学校组织等资源,营造与社会多组织、多层次及多元化深度合作的发展环境,培育物流管理专业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势能。重点是与当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及省内高校同行等展开广泛的沟通与交流,瞄准国家及地方政府之需求,掌握冷链行业发展之动态,寻求兄弟院校交流之合作,整合社会各方资源,谋求学院高质量发展之机遇。 其次,先后与国内20余家冷链物流企业建立“产学研教”融合创新机制,并共同建设冷链物流供应链研究院(冷链物流协同创新中心)或供应链研究所等利益共同体,及时捕捉冷链行业发展态势,重点解决地方政府及行业关注的重大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形成相互之间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先后与上述冷链企业完成了双方共建的协同创新组织的合作协议和挂牌仪式,得到合作企业所在地的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第三,结合近年来冷链行业发展趋势,强化与冷链企业间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共同开发冷链物流综合信息化平台,携手开发智慧冷链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将新时代新理念、新方法及新技术及时融入到冷链物流实践当中去,比如与上海企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基于生鲜电商平台的冷冻肉制品大宗交易平台;与北京亚冷控股有限公司与遵义遵铁冷链物流基地联合开发了冷链物流无车承运人信息交易平台,为企业设计出全新的冷库运营模式,且为上述企业输送了一批批物流专业人才。 最后,针对那些深度合作的冷链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校企双方展开了多元化的校企共同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及模式。例如,先后与山东渤海水产城、山东中凯智慧冷链物流园区、上海企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泽冷链物流园区、遵义遵铁冷链物流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宁夏新华百货冷链物流中心、上海资信智联科技服务公司、上海顶聿供应链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长期专业人才培养合作项目,采用基于冷链企业实际需求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排忧解难,实现对专业人才的定制化和精准化培养目标。 总之,上述诸多校企合作项目的落地,既增强了学校紧跟行业发展的节奏,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又提升了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后续竞争力。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供给侧精准化的改革,强化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后劲,同时也凸显出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和独有的风格。更为主要的是也为物流专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