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鑫
今年国庆假期,沿着订单一路向北,承德、塞罕坝、锡林郭勒,走了3000多公里,给出游的车主们提供充电救援服务。“‘叮——’您有新的订单!”来活了!上午9点,蔚来汽车救援员杨志打开手机上的智能接单软件,确认好车辆位置和需求,开着自己的救援车,出发了。
与想象中大多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救援场景不太一样,这次的救援地点在一处写字楼的地下停车场。“车主留言说明天要开长途,又来不及充电,请我们帮助救援,从取车到归还,整个过程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杨志一解释,记者顿时觉得时间紧张起来。他却成竹在胸,先四下环绕车身,再细细查看车舱,确保一切无虞后,上传巡检视频;此时,系统已根据电池电量、附近充电设备,自动匹配出最优解决方案——先换电再充电。“时间等不得,活也急不得。”驾车前往换电站的路上,见记者心生疑虑,杨志向记者展示手机后台,换电排队情况、所需充电时间全都一览无余。完成全部流程后,杨志抬手看了看表,“提前半小时完成任务!”
救援服务保障依赖强大的技术,更仰仗丰富的经验。喝水的工夫,杨志的手机又响了。“车主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量不足10%,困在原地动不了,必须开移动电源车去!”话音刚落,杨志跃上了不远处停放的一辆白色依维柯,招呼记者赶紧上车。
车行十几分钟,稳稳停靠在呼救车辆前方一米处。打开依维柯后门,一切豁然开朗,原来车上装载着两块满电的电池包,一头连着前舱的电箱控制器,一头盘着3米多长的输电管线。“别看这家伙有些笨重,充电效率比固定充电桩快多了!”说话间,杨志麻利地扯起输电线,插入充电口,不一会儿信号灯闪烁,眼前的车重新“复苏”了。“帮车主克服‘里程焦虑’,也是一种救援。”充电的间隙,杨志指着身边的移动充电车说,“订单在哪里,我们就跟去哪里。今年国庆,我沿着订单一路从承德向北,过塞罕坝,最后到了锡林郭勒,走了3000多公里。每天开着它给出游的车主们提供充电救援服务,最多的一次,十几个订单连轴转,一天一夜没合眼。”“强度这么大,累不累?”“苦中作乐嘛!到处走还能到处看哩,工作两年多,北京周边的景点没有我没去过的。”杨志哈哈一笑,转头又严肃起来,“你瞧,现在救援就一部手机、一个工具箱、一身工作服,可里边的学问多着呢。设备全部数字化,看不懂代码就上不了手,操作要求标准化,连上螺丝的扭矩都有精确要求,没两把‘刷子’还真上不了路。”“那怎么才能当好汽车救援员呢?”“一页页啃书,一点点琢磨呗,要向技能讨进步。”“叮——”电池刚满格,新订单又来了,踩一脚油门,杨志又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