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珞
2月2日凌晨4时04分,编组50辆、满载825吨武汉及湖北地区企业生产的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防疫物资等货物的X8015次列车从吴家山站安全开出,经汉丹线、焦柳线运行,由阿拉山口出境,驶往德国杜伊斯堡。(经济日报2月9日)
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交流。两千多后的今天,古道悠悠,驼铃阵阵,沿着长长的钢铁轨道,丝绸之路重新焕发活力再出发。
2011年3月,首列中欧尔班列从重庆开往杜伊斯堡。自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多国积极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中来,截至2022年1月29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5万列、运送货物超455万标箱、货值达2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数量的不断上升更加体现了新形式下共谋“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先进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共同构建发展的步伐中来。
交通强国载使命,共谋发展勇担当。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全方位、网络化的经济发展已是时代所趋,民心所向。铁路部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利用自身铁路优势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出中欧班列物流品牌,通过加大开行班列数量,扎实推进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的建设,织就一张我国与中亚、欧洲各国的经济大网。铁路企业担当起了新时代新形式下交通强国的使命,及时响应区域贸易经济共建发展战略,主动协调探索逐渐打通了“一带一路”的贸易通道,为沿线各国深度合作做了重要贡献,促进了欧亚大陆贸易互通、加强了各国文化交流。
中欧班列量质并重,全面互联互通。从无到有、从首列开行到现在的5万列,从数量到质量,质量并重促发展,在共建贸易发展的同时,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向国门。当中国的老白干遇上法国红酒、当中国茶遇上咖啡、丝绸遇上香水,在一次次的开放交流中,碰撞起文化的光耀火花。思想在互相融入,科技交流、文化旅游、教育合作不断促进,这不仅仅是物品的交流,也是文化习俗上的交流。贸易流通深入,发展态势欣欣向荣,得益于我国坚持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得益于铁路部门主动融合和积极探索。从数字量到高质量优化发展给多国参与、共献共享优良成果注入新活力,发展势力强劲、规模区域增扩,这是民心所向。“一带一路”是国际发展潮流,凝聚了各方共识,在这个历史潮流中铁路部门勇担历史使命,创建中欧班列品牌,不断探索深入助力区域国家贸易物流互联互通,中欧班列从一到五万,是数字也是成果,这利于中国资源市场发展,也利于国际发展形式,我相信在国家政策下,在铁路部门努力中,中欧班列的品牌会响亮国际,带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