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全媒体记者 慈洪君
根据麦肯锡近年的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没有全球所需的实用和团队协作技能,大学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0%拥有为外企工作的国际化技能。相比之下,印度该比例达到25%。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先后派出139万留学生,但只有39万留学生回国,回归率不到三成。
——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王辉耀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P109
据现代物流报全媒体报道,2021年3月30日,《中国教育报》05版刊登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署名文章《职业教育物流类专业新目录精准引导物流行业人才培养》,文章从物流业发展背景切入,多角度详细解读了物流类新专业目录的调整依据。
文章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同时,物流人才需求仍面临巨大缺口,人才数量、质量、结构仍需要优化,尤其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等方面仍需补齐人才短板。
在新版《目录》中,物流类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共16个专业,新增2个专业、更名5个专业、调整归属3个专业、调整归属合并到其他专业1个。
任豪祥认为,调整后的目录结构更合理,也兼顾了新型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一是服务新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新需要。二是对接新技术下新职业新岗位新需求。三是专业结构和衔接贯通更顺畅。四是动态调整机制更科学。
变化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物流江湖》栏主认为,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高校必须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目的只有一个,为社会培养更多品学兼优、能干会干、引领行业发展的人才。同时,人才的锻造,不只在学校,也在实践中,产学结合十分必要。
另悉,4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应邀赴北京物资学院为在校教师作物流与供应链专题讲座。讲座由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王文举主持,学院领导和相关教师参加了讲座。
何黎明就我国物流业和现代供应链发展情况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他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展望了“十四五”时期物流业发展思路和总体趋势,分析了现代供应链发展的背景和挑战,提出了后疫情时代我国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和战略举措。
3月30日至4月1日,民航局副局长崔晓峰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调研学院发展、天府新校区工程及监察员培训学院建设等工作。
就做好下一步工作,崔晓峰强调,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要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班子团结,努力提升和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三要全力确保安全稳定,坚决防控航空安全、疫情防控、财务资金、就业稳定、党风廉政等各类风险隐患,特别是对重大基建项目要盯紧管住廉政安全风险,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四要加快推进一流建设,牢牢抓住民航科教创新的重要机遇期和学院建设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大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吸引培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和科研体制改革,突出民航特色,努力推进世界一流飞行大学建设,为民航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调研期间,崔晓峰就加强中国特色民航监管理论研究,与参加2021年第一期民航督导类监察员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崔晓峰还到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施工现场实地踏勘。
3月31日,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主办,武汉理工大学、长江海事局和湖北省地方海事局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船员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在武汉海事职业学院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围绕“航海人才就业渠道拓展途径、高层次航海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探究、船员待遇与社会地位提升、船员考试试题库建设、船员工匠精神培养、船员职业健康维护、智能航海时代船员发展、新时代航海文化建设、高素质船员培养标准、船员服务保障”10个议题,采用主旨演讲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为相关领域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及船员提供了一个政产学研用交流融合的平台,着力推动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素质船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寿涛讲话指出,面对船员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等多项挑战,努力打造一支数量相对充足、结构相对合理、素质较为优良的船员队伍势在必行。此次论坛凝聚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聚焦了船员高素质建设,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船员队伍,将作为推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助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又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3月16日至17日在辽宁调研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振兴的战略部署,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大力推动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辽宁经济振兴。
调研期间,刘鹤分别主持召开省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地市负责人座谈会、经济和科技专家座谈会以及企业家座谈会,深入了解辽宁振兴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关于推动辽宁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意见建议。
刘鹤指出,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辽宁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潜力较大,实现振兴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调动各方面发展积极性,探索发展的新路子。
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护产权,维护信用,扎实办事,引导预期向积极方向转变。
要瞄准“卡脖子”问题,认真研究最佳解决路径,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先易后难,积小胜为大胜。
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要依托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要加强科技组织平台建设,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形成拳头,提高创新效率。要完善激励机制,留住和用好人才,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要勇于担当作为,改进工作作风,打好高质量发展的翻身仗,努力实现辽宁经济振兴。(更多精彩内容详见微信公号、微博“慈氏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