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支线航空的发展走入良性循环
□孙梓青 作为民航运输的“毛细血管”,发展支线航空是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王昌顺建议,要进一步优化支线航空政策,加快支线飞机产业发展。(3月5日羊城晚报) 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飞机出行的普及率还比较低。此前有数据显示,中国还有约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坐飞机依然是“高大上”的出行方式。同时,中国的机场数量与美国相比也处于劣势。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中国民用机场数量将从580座增加到770座,其中民用运输机场从247座增长到270座。 由此可见,中国支线航空的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大量国人没坐过飞机意味着中国民航市场的潜能还未充分开发;另一方面,机场建设的推进为搭建更多的航线提供了基础条件,也呼唤着更多支线航线的进入。 如果能在非主干城市的中小城市之间搭建更多更密的支线航线,激活“下沉市场”,让大量没有坐过飞机的人坐上飞机,将他们变成航空公司的目标用户,那无论对于民航业的发展还是从民生的角度而言,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航业带来巨大的冲击,而与干线航空相比,支线航空受到影响较小,表现出更强的韧性。这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长途的跨境航班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但是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国内中短途旅行需求复苏更快;二是支线航空多用小飞机,飞行和运维成本更低,调整也较为灵活。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支线航空的发展面临来自高铁的竞争。在很多人看来,中短途旅行选乘飞机的性价比并不高。要提升支线航空的竞争力,关键在于两点:价格和接驳。 欧洲的高铁系统较为完善,但是与部分廉价航空相比,火车的票价反而较高。而在国内,飞机的票价普遍高于高铁,这就决定了在于高铁的竞争中,飞机没有价格优势。因此,发展支线航空必然需要同步发展廉价航空,将飞机票的价格降下来。从现实来说,与欧美乃至东南亚等国家相比,中国的廉价航空或者说低成本航空的确还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飞机场通常建于城市远郊,从机场到市区的接驳是个大问题。常常有乘客吐槽,空中飞行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两头去机场的时间却要两个多小时。算上去机场的通勤和候机时间,乘坐飞机的时间优势不明显。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升机场到市区接驳的便利性和通达度。目前,国内的机场接驳主要依赖于轨道交通和机场大巴。但是,支线航空所进入的中小城市,往往没有轨道交通。除了机场大巴,有志于深耕支线航空领域的航空公司可以延伸服务链条,提供机场接驳,实现“飞行+接驳”的一条龙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