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绿色生态发展“春潮劲涌”
稿件来源:市、区
□ 王成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江苏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立足生态产品价值和富民增收的美好愿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区新生态,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强劲动能。 使绿色资源“动起来”,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亮点”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立足可持续发展导向的战略之举,是试验区践行“两山理论”、把富裕生态本底转化为农民“厚实家底”的“必答题”,是挖掘江苏良好基础优势、实现改革品牌“脱颖而出”的“拉分题”。 一年来,试验区用好自然资本,强化先行实践,着力探索山地丘陵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方案,奏响绿色转型发展新乐章。南京市高淳区以构建一套核算指标、一项核算标准、一套核算表格、一个考核办法、一批应用场景等“五个一”体系,打造全国首个县域GEP核算标准体系样本,探索GEP和GDP双考核新模式。溧阳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系统建设,建成生态容量可视化平台、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生态环境一张图、经营主体监控四大平台并投入运营,形成了社渚镇青虾养殖退出水环境容量交易成功案例。常州市金坛区确定了1本规划、4套制度(调查监测、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土地利用、绩效考核)、3项机制(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和碳交易)、2种支撑形式(生态债券、企业异地开发模式)和2份合作意向的“1432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标体系。南京市溧水区编制了水权机制改革方案,明确水权交易对象、交易模式和交易流程。宜兴市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产品功能调查,建立生态产品清单数据库,探索开展出让、租赁、买卖等生态资产产权和生态产品交易。 把特色资源“用起来”,做强富民增收平台载体“支点” 实体经济是江苏发展的鲜明标识,充分运用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有望成为全国城乡融合改革试验的标杆。 一年来,试验区强化全产业链思维,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广泛吸引城市人才、资本、科技、金融等要素入乡,培育新载体,发展新业态,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产业带动能力,拓展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渠道。 南京市溧水区推进全区24个城乡产业协同发展项目建设,形成了郭兴庄园、红色李巷、玫瑰园、梦华苑等农业、文旅、康养的城乡融合典型案例,白马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已进入国家发改委备案阶段。南京市高淳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规模化、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项目化,多渠道增加村民财产收益。 溧阳市还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打造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田园综合体、重点产业链等多业态的“1+4”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与高效设施、生态循环和数字农业等国内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形成合作意向。常州市金坛区初步构建“一区(经开区)多园(乡镇特色配套产业园)”的城乡工业平台分工体系,建设“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常州首家“名优农产品产业带直播基地”,成功申报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 宜兴市依托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以稻米全产业链发展为轴心,通过股份合作、利益分配、输出标准,联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销售公司、农业服务组织形成产业化联合体,实现稻米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2021年上半年,试验区五区(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超1.69万元,同比增长14%以上。 同时,为确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明确,去年已经将江苏20个县(市、区)列入2021年农村物流达标县建设,而在今年,这些达标县已经逐步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享受到便捷的乡村物流网络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