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韧性建设为仓储业带来新增长点
□王志彬 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物流、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企业正推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加速恢复。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比4月上升2.2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9.3%,较4月回升5.5个百分点,虽略低于荣枯线,但总体景气水平有所改善。韵达、中通、顺丰等快递企业运力普遍恢复至接近往常水平。 但我们也应看到,在“618“电商大促中,上游产能跟不上、下游消费不确定,商家存在高缺货率与高库存并存的运营风险。产能恢复与消费复苏的双重压力,不断考验本就在疫情中按下暂停键的供应链体系。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让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不确定性激增,也将加强供应链韧性建设与预防供应链风险议题再次提上议程。 仓储业在提升供应链韧性中扮演重要角色。仓储设施是供应链体系中如同“心脏”一样重要的关键节点。供应链物流因疫情而重塑,仓储业也受到“分仓策略”“BC同仓”等新趋势影响,在风险机遇并存的环境中进入新的增长通道。 供应链物流因疫情而重塑 在疫情常态化造成的复杂与不确定情况下,不管是供应链上游生产物流与成品物流,还是下游的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全链路时刻面临干线运输、枢纽转运或末端派送环节的多重堵点与断链风险。供应链管理者,此时不单单需要关注“一线”“一仓”“一网点”的堵与通,而是要建立快速响应的应急机制,通过分仓、转仓、甩挂运输与末端的共享派送等模式,来迅速修复局部堵点或断点,杜绝失一点而失全局的情况发生。 疫情在对供应链物流的重塑过程中,供应链建设的重点是网点与网点、仓与仓、链与链之间要有足够的韧性和灵活性,不管是供应链上下游的各种角色,急需突破原有的固化或僵化的分工模式,建立起全链协作的共享模式。 分仓策略应对供应链风险 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断链呈现常态化趋势,以往的“单仓发全国”模式风险指数级上升。为建立灵活的供应链风险预防机制,不论是面向终端的消费品商家还是承担供应商角色的原材料、零部件提供方,都在启动多点分仓、转仓的应急预案,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疫情管控。 在疫情影响下,通行权受限导致物流成本激增。通过建立从RDC仓到DC仓再到TC仓的多级分仓和平行仓网络,可有效减少搬运次数,以尽量降低商品在空间上的无效流动,提升履约时效,也降低了供应链风险。 “一盘货”模式促“BC同仓”趋势 在“618”电商活动中,为防止单仓沦陷导致满盘皆输,许多商家在分仓的同时,推出了“全渠道一盘货”服务模式。 据了解,韵达供应链已打通了多渠道库存管理,实现商家线上线下“一盘货”共享,能够对库存池中的每一件商品进行统一调拨,从而提升库存周转率。韵达供应链江西总经理表示,为应对“618”高峰,商家活动订单超过80%以上做了沟通预案。根据大数据预测,我们提前根据订单量储备运能及规划仓储场地,基于“BC同仓一盘货”原则,保证电商爆款准时正常出库,高效交付消费者。“BC同仓”趋势降低了B端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与物流成本,也令C端消费者可以享受更便捷的快递配送服务体验。 疫情当前,上游复工复产与下游消费复苏,让供应链韧性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凸显出来。仓储作为供应链的“心脏”,面临封控风险的同时也因新趋势迎来增长机遇。 供应链优化的核心思路就是在尽可能减少库存情况下,提前把商品放到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然后以最快捷的方式交付给消费者。如今,销售渠道下沉叠加疫情影响导致供应链物流日益碎片化,小批量多批次需求致使仓网及物流服务越来越向末端延伸。围绕终端消费市场的多级分仓及“BC同仓”布局,在满足销售渠道下沉与降低配送成本的同时,也为防范疫情引发的供应链风险提供了解决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