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通快运董事长赖建法
□本报全媒体记者常河山
2022年8月26日,是中通快运6周岁的生日。8月18日,在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庐,中通快运新总部正式启用。如今,这家快运企业在全国拥有服务网点20000余家,区县覆盖率达98%,干线运输路由2000余条,日运力达45000吨。
一个成立只有6年的快运服务企业,到底凝聚了什么力量、做了什么样的选择,获得如此快速发展?
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通快运董事长赖建法,并梳理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这或许有助于人们理解中通快运的部分发展轨迹与底层逻辑。
现代物流报:中通快运从创建到现在,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赖建法:今年是我们成立的第六年,也赢得了一些掌声和荣誉。公司自运营以来,从2017年完成货量135万吨到2021年完成货量920万吨,业务量突飞猛进;营收从2017年的8亿到2021年的64亿,盈利能力不断加强;从初出茅庐到业务量排名快运行业前三、服务指数进入第一梯队,综合实力持续攀升。我们多次入选潜力独角兽榜单,去年成功完成B轮融资,这些既是对公司高发展速度的认可,也是对公司高成长性和资本吸引力的肯定。
现代物流报:中通快运经历了哪几个鲜明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哪些代表性的特征?如何有效把握各阶段的发展机遇?
赖建法:企业发展主要分为“追赶者”和“引领者”两个阶段。“追赶者”阶段主要表现在业务规模的高增速这一特点,起网不到一年,我们就完成了全国网络布局。不到两年,我们单日货量就突破万吨。经过五年的发展,我们就成功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并且实现连续三年盈利。我们做到了规模、效益的双增长,并且是高速增长;“引领者”阶段主要表现在服务品质的高要求这一特点。前几年,头部快运企业增速发展遇到了瓶颈,大家开始将产品向左右两端公斤段渗透,谋求货量增速、配置空间。我认为,对于快运企业而言,未来不仅要看货量的增长,更多的还是看服务和效益,接下来我们会集中更多精力把服务做深、做透。
现代物流报:中通快运未来的发展设想是什么?为了实现发展目标,中通快运将采取哪些保障性举措?
赖建法:我们的发展设想是打造具有中通特色的“数字快运”,完成数字化转型,实现从传统运营方式到数字化运营的转变。通过这几年的数字化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构建了一套运营管理体系,通过网点信息化平台、项目客户平台、运营平台、数据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实现网点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经营数字化,围绕数字化开展服务监控和数据分析,辅助管理者进行更为精确、高效、智能的数字化运营管理,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实现数据业务化,助力公司全面提升数字化运营水平。
现代物流报:中通快运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靠的是什么?
赖建法:首先是我们的组织定位,中通快运的定位是完全独立的一家快运公司。我们打造自己的团队、凝聚合作伙伴,以及独立的分拨中心和网点,是完全独立于快递发展的;其次就是我们重注自营。自建自营可以使我们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市场的不同需求,对资源进行合理调整配置;第三就是数字化发展战略,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实现从传统运营方式到数字化运营的转变。
现代物流报:中通快运快速发展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是什么?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赖建法:我认为中通快运的核心元素是我们“同建共享”的企业文化,“同建共享”可以解释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在中通快运成立早期,管理团队中有能力者,都有一定的原始股权,他们意识到是给自己干,有目标也更有信心,大家步调一致,只要把事情干好,都能享受收益,解决了企业经营发展中利益如何分配的难题。
其次就是数字化发展战略。目前,行业已经进入了有效规模增长阶段,而变革的关键就在于数字化转型。两年前,我们就开始布局,进行数字化转型。我们为什么要打造数字快运?就是要让科技来驱动,形成标准化服务。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物流管理技术,利用大数据驱动,协同赋能供应链,构建一个集沟通、运营、服务为一体的智慧生态圈,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体验。
最后是“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坚持选对人、用好人、留住人这一基本原则,多措并举,夯实人才队伍建设。企业通过内部选拔管理人才,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热爱企业的骨干人才。“用情留人,用情留心”,我们采取股权激励、现金奖励等方式留住员工,通过“同建共享”的文化理念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