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发展,物流业就要在“链”上下功夫
□汪鸣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2022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为克服疫情散发、多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按照党中央部署,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保障物流畅通、疏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全力稳住市场主体、畅通经济循环。从中央的部署可以看出,为活跃经济,对“链”寄予厚望,这既是对当前面临的短期问题的解决方案,更是放眼长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纵观国内外近些年的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新的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催生现代产业运行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具有越来越鲜明的产业上下游、生产与消费、国内与国际环节“链”接和以“链”为支撑的循环运行特征,目标在于提升产业发展品质、价值创造能力和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我国产业要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必须抓住“链”这一经济运行方式变革的核心问题,这既解决经济发展“稳”的问题,又突破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约束,发挥“链”在提升发展韧性和安全性方面事半功倍功效,发挥释放经济活力的“放大器”和“助推器”作用。为此,要深化研究“链”的构建途径、营商环境和推进机制,以助力我国经济尽快恢复往日的活力。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精神,必须在“链”接市场、“链”通循环上下功夫。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基础上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让“链”嵌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服务产业布局空间优化调整,以“链”的运行效率和产业发展竞争力,为企业用足强大国内市场动能,延伸产业链供应链,实质性和持续性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为此,在加大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模式创新和技术、业态创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解决“链”的韧性和运行可控性,将中央提出的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落到实处、落到真正发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上。 切实提升“链”的韧性。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推进器,通过采取延链、补链和强链措施,提高经济发达地区与广大中西部地区产业“链”接能力和水平,以“链”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规模化为韧性提升的核心方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准性,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加快产业布局空间优化调整,降低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辐射的平均运距,实现布局优化型降本增效,让后发地区既共享经济产业发展的成果,又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驱动力,建立区域之间互为供给需求全新价值创造体系,激发各区域经济发展共振活力。 努力增强“链”的可控性。要在跨区域“链”的韧性基础上,加快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能力,提升国际端的可控制性,既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安全可靠,又借助国内跨区域“链”的韧性提高可控性能力,形成由市场经济买方市场主导的可控性运行模式,将可控性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并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主动性新动能。用“链”创造的新动能释放,开启现代化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活力大门,以全新的产业组织体系和模式,按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活力重启键。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