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空经济真正“展翅高飞”
当下,低空经济正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低空经济是以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表示,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强、覆盖领域广、综合效益强等特点。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低空经济。此后,全国多地抢抓政策机遇,努力构建本地区的低空经济发展路线。2023年,低空经济更是迎来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既承继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范恒山说。在民用无人机方面,当前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全球70%以上的销售额,并掌握着无人机的光学技术、电动能源技术等核心技术。 在政策上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亿航EH216-S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颁发,标志着安全的载人无人机技术取得阶段性胜利……低空经济正逐渐“起飞”。 低空经济是一个新的课题,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当前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在飞行审批等方面涉及多个部门;二是通用航空技术亟待突破,特别是在发动机和整机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消费市场的动力不足,部分通航运营企业依赖政府补贴的‘输血’而不是自身‘造血’。”在分析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原因时,范恒山这样认为。 业内专家表示,发展低空经济,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促进低空经济从蓄势待发到振翅腾飞,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开发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孙越 姚豆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