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射洪力争2025年建成锂电千亿产业集群
□ 霍悦 从30年前第一家国营锂盐厂诞生,到如今构建起“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锂电池—终端应用—梯次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条,四川射洪已成为全球锂电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一环。 2024国际锂电新能源产业大会的召开,再一次将目光齐聚射洪,会场内捷报频传。“我国锂电产业链体系成熟度高,拥有全球70%左右的电池产能,是锂电池产销第一大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指出,2023年,全球锂电池产量为1210GWh,中国锂电池产业规模达940GWh。 另一方面,相关锂产品价格的下跌、行业景气度的骤降,构成了会场外的多事之秋。 今年第一季度,锂化工产品销售均价相较于2023年同期或2023年第四季度出现明显下降。近期,国内碳酸锂价格“跌跌不休”,10万元/吨、9万元/吨的关口接连被击穿,部分相关企业宣布停产检修。 有喜讯、有隐忧,正见锂电在全球产业与政策变化格局下,吹响了赛程进入下半场的哨音。以此为分界点,什么应是我们最新聚焦的挑战?锂电产业下一步该往何处去? 产业迈入深度调整期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四川射洪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毅表示,目前射洪经开区聚集产业项目50个,天齐锂业、新锂想、四川天劲、蜀矿环锂等企业之间已形成上下游供货关系,力争2025年建成锂电千亿产业集群。 赛迪顾问会上发布的《2023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 (以下简称《发展指数》)印证了这一观点。2023年,射洪锂电产值突破600亿元,已引进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10家,拥有锂电相关企业39家,锂离子电池产能规模增长至13GWh。“中国锂电池行业已经形成了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但要做好应对出口逐渐减少带来的风险。”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苏波坦言。《发展指数》也显示,2023年,受行业周期性影响,中国锂电产业从高速增长转向深度调整。 究其原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陈全训表示,锂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发受采矿权、尾矿库指标等多重约束,开发周期长,一般需要2~3年;中下游项目建设快,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多,大量企业纷纷涌入,产能扩张迅猛,供需适配矛盾突出。“此外,国内资源供应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国内锂资源开发量仅能满足国内锂冶炼33%的需求,境外资源开发风险加剧。”陈全训认为,随着资源民族主义与逆全球化思维回潮,西方国家在加速构建自主产业链供应链的同时,挤压我国境外锂资源开发投资,我国企业境外锂资源开发风险进一步上升。 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当前,我国锂电产业正面临着市场阶段性失衡问题与产业链内部结构性问题的考验。”陈全训进一步指出,锂电产业链原材料端企业要加强自律行为建设,龙头企业应在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市场供应、构建良性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保持量的合理增长,着力提高供给质量,提升全球综合竞争实力。锂电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要提升战略合作层次与协同发展水平,稳定价格与预期,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共同应对外部新变局带来的新挑战。 此外,无论是原料企业、材料企业还是电池企业、车辆制造企业,都应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培养专业人才,熟悉期货规则,充分利用好期货工具与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期现互动,努力避免价格频繁波动风险,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为推动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苏波则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加快锂电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对射洪经开区而言,我们要帮助企业争取订单、稳定生产,建立锂电企业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绑定上下游供应链关系,不断提升锂电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李毅告诉记者,还要在争取新的精准电价、组织用电企业打捆交易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切实降低电价、气价,实现降本增效。 应用领域广泛拓展 “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为储能电池的3倍,但同比增速仅为储能电池的1/2,储能电池需求激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付长文介绍,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仍占主导地位,“动力+储能”双赛道并行。磷酸铁锂电池呈现产量、占比、增速“三高”,三元电池增长放缓,其他类锂电池产量翻倍,锂电池技术路线日渐多元。 在动力电池领域,两轮电动车购买力提升,电池安全技术和智能化发展迅速。新国标提高了两轮电动车的行业门槛,增加了电动两轮车相关的安全标准,消费者对两轮电动车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推动行业向安全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新能源重卡处于“蓝海”市场,渗透率将呈爆发性增长。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能源重卡发展的利好政策,推动市场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为锂电池提供新应用场景。《发展指数》预计,2024年将有更多的企业半固态电池启动量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