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融合 京津冀产业链澎湃新动能
□ 杨文 京津冀产业协同不断向“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催生新动能;“链”“群”协同走实,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见效,进一步完善区域集群协作网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2024京津冀供应链产业链大会上的最新情况显示,自去年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门发布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后,京津冀在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领域构建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新体系的建设加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助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链”上求新:战新产业加速布局 最早从北京来津落户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无人机企业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继续迎来发展红利期。受益于“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协同创新模式,这家公司今年保持每年15%~20%的营收增长,最近还将2款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从实验室推向生产线。“我们同时拥有京津两地基因,无人机航电产品已经由3大系列6款产品增加至6大系列48款产品,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申报百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公司总经理李晓宇告诉记者,他们在京津两地团队各有分工、紧密配合,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研发生产效率。 2023年,京津冀三地共同绘制了氢能、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尹继辉介绍,近期三地共同编制印发《推动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的行动方案》,动态更新“六链”图谱,“六链五群”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协作更加紧密。 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先后在天津布局麒麟、飞腾、中电科技等企业,加强集成电路等产业全链条协作。旗下麒麟软件联合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出资成立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聚焦操作系统共性关键技术,打造跨界协同的生态系统。 握手对接:产业协作更加紧密 产业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 今年8月,荣程新能(天津)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批200辆搭载荣程氢扬动力Fe6-150kw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重卡正式交付使用。 荣程集团党委副书记柴树满介绍说,荣程新能“氢能物流产业链示范应用场景项目”是京津冀三地合力打造氢能零碳运输路线的典范。 北京重点发展氢能装备、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整车核心装备产业化,天津重点建设氢燃料电池车辆检验检测能力,推动港口、物流等场景氢能示范应用;河北将推动规模化绿氢制备供应,布局氢储运、燃料电池整车及配套装备制造……三地正围绕制氢、储运、加注和应用环节,打造全球新能源风向标。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精密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和应用推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研发、津冀转化”模式下,精雕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在半导体、汽车、医疗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不断落地,实现国产化替代和突破。 提质扩面:组团发展放大协同效应 不久前,天津市首批17个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揭牌成立,有利于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优化整合创新资源,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天津市工信局科技处副处长董锡泉告诉记者:“这些创新联合体以企业牵头、大学科研院所支撑、终端用户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贯通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场景搭建—产业培育的全链条。” 首批创新联合体包括瑞普生物、金桥焊材、天地伟业在内的62家链上重点企业,涉及成员单位170家。天津市工信局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高秀成说:“联合体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在技术需求拉动科技创新、市场需求提供应用场景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