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杨斌
为什么现在安全和韧性的重要性上升得非常快?我们处在不是很安定的时代,欧洲还有两场战争正在打,国际贸易纠纷、逆全球化、关税壁垒,各种大棒、各种违反国际化浪潮的做法屡见不鲜。国家周边有非常多风险和不安全因素存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要加快建设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应急物流机制,提高应急物流服务能力,构建应急物流服务体系。所以这个议题应该加强研究。
韧性是什么?从概念来讲,韧性是在面对外界冲击时抵御和恢复的能力。物流网络韧性是在遭到内外部的干扰和冲击时,能够保持正常运作、快速恢复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物流网络韧性的要素包括:一是.基础设施要有韧性,前两天在上海开了应急物流的会议,谈到仓储设施要有足够的韧性,既能够在平时使用,也能够在应急时使用。所以我们设施的规划设计、设施设备都要适应平急两用,不能只考虑正常情况下、平常情况下的使用。二是组织管理的韧性。三是信息技术的韧性。我们讲数字化和智能化,但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本身也有韧性的问题,这是要同步来考虑的问题。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一些问题。四是供应链协同的韧性。
物流网络韧性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政治因素、经济市场因素、技术创新因素等。比如,在国际物流领域中,一条大船的搁浅造成一个多月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航,全球供应链发生紊乱,造成100多亿美元的损失;胡塞武装在红海进行军事打击行动,造成大量船舶无法正常通航,绕行非洲的好望角,造成了时效下降和成本上升。这些都是我们越来越多遇到国际物流中韧性和安全问题造成的挑战。
物流网络韧性的评价,包括:供应链的响应时间、多元化运输方式、信息管理效率、库存周转率等等。
接下来探讨提升物流网络韧性的八个方面路径: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供应链保障体系。我们的供应链要更分散一点、渠道要多一点、供应商要多一点、路径要丰富一点,这样供应链的韧性就会强一点。所以分散化供应链、多元化供应链,还有更短的供应链,成为逆全球化浪潮下,供应链规划和设计的选择。二是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三是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四是建立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五是提升国际物流合作和多边保障。六是加强战略物资储备和本地化生产。现在越来越强调战略物资的储备,另外,很多重要的生产也要实现本地化。七是强化军地协同。八是物流人员要加强应急培训。
围绕最近做的案例研究,我们对我国进口铁矿石货种进行扎根定性研究,查找了大量数据,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我国是铁矿石进口大户,一年进口大约11亿吨铁矿石,占全世界进口量的72.5%,排第二位是日本6.3%,韩国4.4%,德国2.4%。中、日、韩都在东亚地区,这三个国家是全球的铁矿石购买大户。供应方在哪?澳大利亚供应56%,巴西大概18.8%,南非4%,加拿大4.1%,印度2.2%。我们绘制了全球铁矿石贸易图,可以查阅到大量论文研究贸易网络的韧性和安全问题。
我国铁矿石高度依赖进口,澳大利亚为我们供应62.5%,巴西21.1%,印度3.1%,南非3%。我们国家本身也是铁矿石大国,但是我国铁矿石的缺点是什么?它的品质比较差,品位一般是35%,但是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基本都在45%~55%,矿石质量好。印度的铁矿石更好,能达到60%的品位,所以我们不得不大量进口优质的铁矿石。
接下来看航运网络,每年需要把11亿吨铁矿石从国外运到国内,主要依赖海运。澳大利亚铁矿石从西澳、东澳起运,基本走的是龙目海峡、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两条大的路径。巴西、印度、南非的铁矿石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有的还要绕行好望角。所以铁矿石的运输是一个非常长的路径,11亿吨铁矿石是非常巨大的量!面对海洋一些关键海峡、关键航路非常重要,一旦在这里发生各类灾害、海盗袭扰、军事演习,进口的通道就有可能被封锁,封锁以后11亿吨铁矿石还有没有路径能够运到中国来?这是非常“卡脖子”的实实在在的物资安全问题。
再来看一下运输工具,全世界能运干散货的船共有12768艘,其中中国只有1300艘,大量的运力要靠国外船队。在考虑供应链韧性时,不仅要考虑网络关键节点、路径的韧性、安全性、中断的风险,还要考虑运输工具。庞大的需求和掌握少量的运力也是一个风险点。
进一步讲,假定现有铁矿石国际物流网络发生中断,比如大家高度关注的马六甲海峡,我们来看可能的替代网络方案,还有多式联运方案。一是通过印尼的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的龙目海峡,进入中国南海,这条通道非常重要,但是它也非常靠近马六甲海峡。
二是经过缅甸海铁联运。缅甸有个港口“皎漂港”,有铁路连接到我国的云南。但是皎漂港现在的通过能力有限,一年只有180万吨,和我们11亿吨的需求相差太大。皎漂港的水深条件良好,需要加强建设,提高它的吞吐能力。中缅铁路要尽快通车,才能保证它成为一条多式联运的重要通道。我们比较巴西铁矿石通过皎漂港和通过马六甲的时效和成本。时效相差不大,这两条线路相差4天,但是成本差1倍,海运成本是363万美元,如果走皎漂港海铁联运是738万美元。南非铁矿石路途更远,时效差10天,成本也差1倍多。
三是走北极航线和西伯利亚铁路。几内亚、巴西、南非的铁矿石可以水运前往欧洲方向,到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卸货后,经西伯利亚铁路到我们国家。这个路线成本巨大,可行性不高。
四是全程走北极航线。北极航线全年有半年可以通航,船只可以从巴西、南非、几内亚装铁矿石,经过西欧,沿着俄罗斯北极航线开过来,经白令海峡进入日本海,到达中国港口。这个航线距离、时效都还可以接受,可以作为一个备用方案。
五是经过巴基斯坦海铁联运。但是巴基斯坦现在的港口无法接卸大吨位矿石船,中巴铁路也没有贯通,暂时不具备可行性。
以上是我们以铁矿石为例,对国际物流网络的韧性和安全问题,以及多式联运替代方案开展了粗浅的定性扎根的探讨,下一步还会构建研究框架,采用更多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开展深化研究。(本文为作者在2024年第二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演讲,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