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物流:空空联运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副会长张签名 阅读提示 空空联运作为现代物流的新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全球贸易格局。本文深入探讨了空空联运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在冷链物流中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了完善设施、技术创新等策略,旨在为读者揭示这一新兴物流方式的广阔前景与无限潜力。 当飞机的引擎轰鸣声划破苍穹,一场跨越云端的物流盛宴——空空联运,正在悄然改变着世界贸易的版图。 想象一下,一批来自时尚之都米兰的顶级时装,刚刚结束在秀场的惊艳亮相,便搭乘上了飞往新加坡的航班。在新加坡樟宜机场短暂停留后,它们如同接力赛选手一般,迅速转乘另一架飞机,向着东京的潮流市场飞奔而去。这,就是空空联运的速度与激情。 空空联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空空联运是航空运输之间的联运,即通过多个航班衔接完成客货运输。其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拓展航线网络:航空公司能借此整合航线资源,像一些小机场直飞航线有限,利用空空联运可使乘客或货物通过枢纽机场中转到达更多目的地,有效弥补航线短板。 提升市场竞争力:对航空公司来说,提供更广泛的运输服务能吸引更多客源和货源,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例如一些区域性航空公司和大型航空公司合作开展空空联运,在全球运输市场更具吸引力。 满足客户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们出行频率增加,部分乘客和货主有紧急或复杂的运输需求。空空联运可以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和更快的运输时间,满足不同的运输要求。 其可行性表现为以下方面。 在电子产品运输领域,空空联运展现出了其无可比拟的卓越效能。以华为公司的高端智能手机生产与全球发售为例,其位于广东东莞的生产基地在完成手机的组装与严格检测后,时间就是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些崭新的手机会迅速被装载至专门的航空运输容器中,随即搭乘国内航班直飞深圳宝安机场。在宝安机场的物流枢纽中心,工作人员如同训练有素的指挥家,高效地协调着各项转运工作。紧接着,手机无缝衔接地转至国际航班的货舱,开启跨洋之旅,直抵欧洲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得益于空空联运,华为手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跨越千山万水,从生产线快速出现在欧洲各大城市的旗舰店中,与全球消费者准时见面。这不仅让华为在激烈的全球手机市场竞争中成功抢占了先机,稳固了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品牌声誉,更是让世界各地的科技爱好者们能够第一时间领略到华为手机的创新魅力与卓越性能,充分彰显了空空联运在高科技电子产品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它就像一条无形却强劲的纽带,将生产与消费紧密相连,推动着全球电子科技产业高速运转与蓬勃发展。 技术基础:现代航空温控技术和装备不断进步。比如,新型的航空冷藏集装箱能够精准控制温湿度,为空空联运提供技术保障。 基础设施完善:各地航空枢纽建设不断加强,机场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货物在中转时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装卸和转运,为空空联运提供了设施支持。运营经验积累: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已经在联合运输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包括物流方案设计、货物跟踪监控等,这些经验有助于推动空空联运的开展。 技术支持成熟:航空运输业的飞行技术、通信技术和导航技术发展良好,航班可以精准安排起降时间,保障中转衔接。同时,机场的行李处理系统和货物装卸系统也能够高效处理中转的行李和货物。 运营模式完善:航空公司之间可通过代码共享、战略联盟等方式紧密合作,实现航班时刻、票务、行李托运等环节协同,使联运流程顺畅。例如星空联盟和天合联盟内的航空公司就广泛开展这种合作。 基础设施完备:大型枢纽机场有完善的设施,包括候机楼、跑道、停机坪等,能满足大量航班起降和中转需求,为空空联运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 基础设施完善:各地航空枢纽建设不断加强,机场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货物在中转时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装卸和转运,为空空联运提供了设施支持。运营经验积累: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已经在联合运输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包括物流方案设计、货物跟踪监控等,这些经验有助于推动空空联运的开展。 冷链物流空空联运的优势及发展策略 首先是时效性:一些易腐食品(如高级海鲜、高端水果)和医药产品(如疫苗、生物制剂)对运输时间要求极高。空空联运能充分发挥航空运输速度快的优势,减少在途时间,保证货物品质。 其次是拓展运输范围:单一运输方式可能存在路线局限,通过空空联运可以整合不同航空线路,将货物运输到更偏远或交通不便但有航空港的地区。 降低损耗:相比其他运输方式,它能减少因长时间运输、中转等环节导致的货物变质、损坏等情况,尤其适用于价值高、保质期短的货物。 以下是冷链物流中空空联运的SWOT 分析: 优势(Strengths)?SWOT分析?是一种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方法。它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对于冷链物流空空联运的SWOT 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其优势表现为: 速度与保鲜。航空运输速度快,极大缩短了运输时间,能有效降低易腐货物在途变质风险,确保产品品质,特别适合运输如高端海鲜、鲜切花、生物制药等对时间和温度敏感的物品。 运输网络广泛。借助全球庞大的航空网络,可以连接世界各地,实现远距离、跨洲际的冷链运输,快速通达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但有机场的地方,拓宽市场覆盖范围。 货物安全性高。航空运输相对封闭稳定,货物受外界干扰少,降低了冷链货物遭受碰撞、偷盗等风险,且便于全程监控管理,保障货物安全运输。 其劣势表现为: 成本高昂。航空运费本身较高,冷链运输还需专业冷藏设备及温控技术投入,如特制航空冷藏集装箱、机载冷藏设备等,加上机场起降费、中转操作费等,使得空空联运总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其在价格敏感型货物运输中的应用。 基础设施与衔接性不足。部分机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足够的专业冷藏仓储、装卸设备及标准化冷链操作流程。不同航空公司、机场之间的转运衔接可能存在缝隙,导致货物在中转时面临温湿度波动、滞留时间过长等问题,影响冷链完整性。 空空联运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竞争压力大。冷链物流市场参与者众多,包括传统陆运冷链企业、海运冷链巨头等,它们在成本、网络覆盖某些区域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与空空联运形成竞争态势。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公司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可能导致价格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行业整体利润水平。 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大。航空运输受天气条件(如暴雨、暴雪、强风等)、航空管制、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干扰大,航班延误或取消风险较高,这对于冷链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和质量保障带来极大挑战。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能引发货物变质、客户索赔等问题,增加企业运营风险。 能源与环保压力。航空运输是高能耗行业,面临着日益严格的能源消耗限制与环保法规约束。未来,燃油价格波动、碳排放税等因素可能导致运营成本进一步上升,同时也要求企业在冷链设备与运输过程中采取更多环保措施,增加了技术与运营管理难度。 以某高端海鲜产品的冷链物流空空联运为例。 运输流程:该海鲜从产地渔港捕捞后,迅速在当地的专业冷链加工中心进行预冷、包装处理,装入配备先进控温设备的航空冷藏集装箱。通过支线航空运输至区域枢纽机场,在机场的冷链仓库短暂中转,期间严格监控温度与湿度,随后搭乘干线航班运往国际航空枢纽。到达目的国后,再经内陆航空转运至当地主要城市的机场,最后由专业冷链配送车辆送达各大高端酒店与海鲜餐厅。 成功因素:精准的温控技术确保海鲜始终处于最佳存活温度环境,先进的包装材料防止渗漏与温度散失。各环节运输企业紧密协作,信息系统实现全程货物状态监控与信息共享,确保无缝衔接。此外,提前规划航线与航班资源,保障运输时效性,满足高端海鲜对新鲜度的严苛要求。(下转7版) (上接6版) 效益分析:相比传统冷链运输方式,运输时间大幅缩短,海鲜的鲜活度与品质得以更好保持,产品损耗率降低约30%。快速运输使产品能及时供应市场,抢占高端餐饮市场先机,价格得以维持在较高水平,利润空间显著提升。同时,高效可靠的运输服务提升了品牌形象,为后续业务拓展奠定良好基础。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部分机场的冷链设施不足,缺乏专业的冷藏仓库、停机坪等,限制了冷链货物的处理能力。同时,航空与地面冷链运输的衔接不够顺畅,影响了联运效率。 运营成本较高:冷链设备的购置、维护以及运营过程中的能耗等成本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冷链物流空空联运的发展。 行业标准不统一:冷链空空联运涉及多个环节和不同的运输主体,目前行业标准还不够完善,在设备标准、操作流程、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联运的规范化发展。 专业人才匮乏:冷链物流空空联运需要既懂冷链技术又懂航空运输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冷链物流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技术、服务、成本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设备设施落后:虽然温控技术在进步,但航空冷藏设备仍存在不足。如不同机型适配的冷藏箱标准不统一,会增加装卸和运输的复杂性。而且设备的成本高,对于一些小型物流企业来说,资金投入压力大。从操作流程来讲,空空联运涉及多个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协调,其转运流程复杂。每一次中转都要确保货物严格处于规定温湿度环境,这增加了操作难度和出错的风险。此外,运输网络也存在问题,目前航线的设置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冷链货物运输需求。一些偏远地区或非主要贸易线路的航班频次低,难以保证运输时效性。在成本方面,航空运输本身成本较高,冷链运输对设备和环境要求高,又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包括冷藏设备的租赁或购买成本、燃油附加费、机场操作费用等,这些高成本会削弱市场竞争力。 为此,必须要两手同时抓。 首先是完善航空枢纽设施。加大对机场货运区的冷链设施建设投入,如建设专用的冷链仓库、冷藏停机坪等,提高机场对冷链货物的处理能力和效率。配备专业设备,统一航空冷藏集装箱等设备的标准,推动设备技术升级,提高其温控精度、保温性能和可靠性,降低设备成本。 建立协同机制。加强航空公司、机场、货代等各环节主体之间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货物运输状态的实时监控和信息的及时传递,提高转运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操作效率。制定标准化的冷链空空联运操作流程和服务规范,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冷链货物的处理技能和温控意识,确保货物在装卸、转运等环节的温度控制。增加航线与航班。根据冷链货物的运输需求,优化航线布局,增加热门航线的航班频次,提高运输时效性,同时开辟新的冷链航线,拓展运输覆盖范围。 发展多式联运衔接。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实现空空联运与陆运、水运等的无缝对接,构建综合冷链运输网络,提高冷链物流的通达性和灵活性。 其次是技术创新和标准支持。 温控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更先进的冷链温控技术,如新型制冷剂、智能温控系统等,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立冷链物流全程追溯系统,实现对货物信息、运输状态、温湿度数据等的全程记录和追溯,提高冷链物流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制定统一标准:制定和完善冷链空空联运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包括设备标准、操作流程、服务质量标准等,填补监管空白,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出台政策扶持:政府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冷链空空联运的投入,支持相关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空空联运,宛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它能将国内外各地的机场化作闪耀的魔法节点,编织出一张巨大而高效的空中运输网络。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货物在天空中自由穿梭,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海岛,只要有机场的地方,就有货物送达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