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 构建独角兽企业全链条培育生态
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业态的代表,既是衡量国家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风向标,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独角兽企业在数量上位居全球第二,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挑战。“独角兽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破解独角兽企业成长瓶颈,需从政策适配性、资本支持体系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良好的全链条培育生态。 蔡继明认为,独角兽企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来自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数据库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分布于26个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杭,很多城市没有上榜的独角兽企业。蔡继明表示,独角兽企业分布区域失衡,显露出地方对独角兽企业的认知偏差与培育机制短板。对此,他建议,实施“百城育苗”专项行动,在100个产业基础扎实但缺乏独角兽企业的城市设立“独角兽企业孵化基地”,结合区域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培育方案。 同时,候选企业识别不精准、培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亟待解决。蔡继明建议,构建覆盖政策、资金、市场的全方位支持体系。深度挖掘与遴选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针对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管理理念、品牌建设、招商融资与政策咨询等全方位赋能服务,加速企业成长,助力其逐步成长为上市企业。 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好比是一场耐力与创新的马拉松。从培育到上市突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政策、资本与企业的同频共振。“我国应紧抓机遇,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优化有利于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创新生态,促进独角兽企业发展壮大。”蔡继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