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近日,中核集团举行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介绍,中核集团作为核科技工业主体、国家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中坚、核技术应用的骨干,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投入比例超过15%,保障核科技能力水平快速提升。
2025年是中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中核集团即将迎来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核能产业链升级的重要节点。辛锋说,中核集团正加快实施核能“三步走”国家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探索具有核工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
辛锋说:“核能‘三步走’战略即‘热堆(压水堆)-快堆-聚变堆’,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基本论调。在热堆(压水堆)方面,我们的华龙一号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世界上在建数目最多的三代核电产品,中核集团将进一步突出其在当下能源供应体系中的补充和支撑作用。”
在快堆方面,他表示,快堆作为世界公认的四代反应堆技术,理论上能够将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从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60%以上,同时可以有效减少长寿命高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具有环境友好的重要价值。辛锋说,快堆能够有效衔接热堆和聚变堆,是中核集团当下正在努力打造的一个技术方向。
在聚变堆方面,辛锋坦言,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相对于实际工程应用来说还有一定差距。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学家段旭如介绍,现在很多社会资本、媒体和公众都会对核聚变技术感兴趣,但目前的核聚变还有一些核心技术有待攻克。
他表示,中国环流三号的核心任务是实现“聚变点火”,按照我国核能发展战略,其应用预计在本世纪中叶(约2050年前后)实现,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有望在2050年前后商业化发电,后续还需突破稳态运行、材料与工程、经济性等瓶颈。
加大基础研究研发投入
辛锋表示,中核集团作为我国核科技工业主体,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过去几年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涌现出很多成果,并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国家级奖项。2024年,中核集团研发投入强度达9.8%,其中,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例超过15%,保障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
他介绍,针对2025年乃至“十五五”期间,中核集团已经做出部署:毫不犹豫支持核能科技创新领域发展,扎实推进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技术升级和规模化发展,布局小堆、高温气冷堆、聚变技术研发,坚持“型号牵引,有组织科研”的基本原则,保障核工业完整产业体系各个环节有序发展。
全力推进数字核工业建设
辛锋谈到,人工智能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具有颠覆性的,中核集团持续关注人工智能赋能,并将坚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全力推进数字核工业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徐鹏飞表示:“人工智能扑面而来,必须全力以赴去拥抱它,核工业也不能例外。我国核工业发展中积累了大量数据,我们希望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加工成为数据产品,赋能产业数智化升级发展。”
在铀矿勘查方面,段旭如介绍,中核集团初步构建了第四代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体系架构,创新发展了“渗出铀成矿”新模式,突破了数字勘查、智能化预测等关键技术,研发了新一代综合数字测井系统、轻型震源系统、无人机高光谱探测系统等勘查装备,铀矿数字勘查技术系统已上线运行,在重点盆地取得了重要铀矿找矿突破。
段旭如表示:“我们将以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产业链升级,积极推进数字铀矿山建设,建立我国首个铀矿山数字化基础数据库,构建中铀矿冶云平台,自主研发国内领先的数字铀矿勘查系统并全面推广应用,实现铀矿勘查全流程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