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利国梁镇
记者从位于河南郑州航空港区的河南空港智算中心获悉,其规划建设的万P(FP16)超大规模智能算力集群将于本月底前全面投运。
该中心采用“多元异构+弹性扩展”架构,支持CPU、GPU及国产AI芯片混合部署,单集群可承载超万张加速卡协同计算,并通过动态资源调度技术提升算力利用率。
建成后算力规模超10万P
“该项目自2024年6月18日启动后,仅用百天完成首期2000P算力部署,验证了超大规模智算中心的快速交付能力。”河南空港智算中心负责人表示,万P级算力将大幅缩短AI大模型训练周期,加速自动驾驶、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落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位于郑州航空港区豫发锦荣信息科技园,由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牵头建设。在揭牌仪式上,该公司与多家企业签署了6000P项目及人工智能产业园入驻协议。此外,空港数字城市正规划建设更多智算中心,全部建成后算力规模将超10万P,成为中部最大、国内领先的万卡算力集群。
深化校地协同创新
自2024年11月25日投产以来,这一总投资超300亿元的重大新基建项目迅速见效。作为“算力+产业”标杆,河南空港智算中心在产学研合作、大模型技术突破及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以空港数字城市与郑州大学共建的“大模型创新应用研发中心”为例,双方依托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的算力与高校科研优势,围绕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场景开展联合攻关。通过“科研团队驻场研发—企业场景实时反馈—模型迭代小时级部署”闭环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抢抓智算产业发展机遇,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通过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优化数据生态,全方位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智能应用场景多点突破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在年后率先完成DeepSeek-R1/V3全量模型与Janus-Pro多模态模型的全栈模型矩阵,其中R1模型上线首周日均API调用量突破百万量级。
当众多企业仍在探索AI转型时,空港数字城市已率先行动,掀起“全面拥抱AI”浪潮。基于R1模型打造的智能体工厂,通过“需求诊断—模块装配—测试上线”三阶流程,实现财务审核自动化、供应链智能预警、合同风险审查等12类企业应用的72小时快速交付。智能助手融合动态知识图谱与微服务架构,广泛应用于预算决策、供应商评估等核心业务,提升传统流程效率300%。
产业生态加速集聚
空港数字城市依托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构建“1个智算中枢+N个垂直场景”产业架构,通过“链主牵引+生态协同”模式,吸引新华三、科大讯飞、腾讯云等40余家创新企业入驻,打造涵盖算法研发、数据治理、场景落地的全链条生态圈。
产业园区践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人工智能+ 产业人才”实训示范基地,每年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逾2000人次,可有效缓解区域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紧缺,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未来五年内,园区将持续完善算力供给、数据开放、场景创新三大体系,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下一步,郑州航空港区将依托河南空港智算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探索大模型应用落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更多创新资源汇聚,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之城、算力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