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价将再升 航运业陷入新一轮危机
稿件来源:管一
□特约记者 管一 3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对外宣布,已下令对也门首都萨那以及胡塞武装控制区域开展空袭,理由是“捍卫国际航运自由、保护美国军队与商船不受恐怖袭击”。随后,美国对也门发动了约40次袭击,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因其不仅对地区局势产生影响,也关系到世界范围内的航运与供应链安全,对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通路同样至关重要。 中东局势影响航运 1.航运业陷入新一轮危机 2025年3月12日,胡塞武装宣布重启对红海航运的袭击,结束自2025年1月以来的短暂平静。由于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持续,胡塞方面宣称将再次打击与以色列及其盟友相关的船只,甚至可能将袭击范围扩大至途经曼德海峡、红海和亚丁湾的商船。 据统计,全球约12%的国际贸易、30%的集装箱运输及40%的能源运输都需要经过苏伊士运河与红海航线。自2023年末胡塞开始在此发动袭击起,各大航运公司陆续调整航线,一些货轮为规避风险甚至宁可绕道非洲好望角。 马士基(Maersk)、地中海航运(MSC)等多家航运巨头在亚欧主要航线纷纷选择绕行,虽能降低被袭击的概率,但运营成本随之大幅上升。货物运输时间也从原本的30天延长至40至45天,这对中国对欧出口的时效和成本控制带来严峻挑战。 2.运输成本飙升:绕行非洲的昂贵代价(1)航程大幅增加 绕道好望角会额外增加约6,000到8,000公里的航程,船期可能因此推迟10到15天,严重影响“准时化供应链”模式。一些企业可能因此错过最佳销售时机,也有可能导致库存的过度堆积。(2)燃油费用激增 行业测算显示,大型集装箱船每次绕行好望角的燃油成本将额外增加100万到200万美元。上述开销会逐步传导至上下游企业,最终反映在消费者所支付的商品价格中。(3)运费上涨与价格链效应 自2023年11月以来,亚洲—欧洲航线运费已翻倍。若红海危机继续延宕,费率可能进一步上调,给全球通胀和经济复苏带来更大压力。(4)保险与转运环节的潜在增压 航运企业在高风险航区通常需要额外支付战争险和风险附加费;一旦风险评价提升,即使航线不被迫中断,也会推高整体运输成本。长期看,这对于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是一种潜在威胁。 霍尔木兹海峡与曼德海峡战略地位重要 曼德海峡被认为是全球石油运输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2023年通过该海峡的平均石油流量达到约880万桶/天。2024年前8个月的石油流量急剧下降54%,截至8月份的平均日产量降至约400万桶,而2023年同期为870万桶。 中东地区向来是全球能源供应和航运线路的“咽喉”,其中红海-亚丁湾-曼德海峡通道对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海运物流也至关重要。如果该区域的武装冲突加剧或海盗、恐怖袭击升级,可能导致远洋货轮绕道或风险保险费率进一步攀升,从而影响货物准时交付和成本控制。对于中国向欧洲出口的大宗商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以及从欧洲进口的高端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都会面临物流时效和成本上的挑战。 由于胡塞武装在红海频繁发起袭击,集装箱船所运输的货物价值和运输方式较为集中,极易成为重点打击对象。相比之下,油轮和散货船虽然同样面临风险,但因各自的运营模式和航行路线有所不同,受袭扰程度略低于集装箱船。 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货量低迷,2024年8月只有155艘集装箱船通过,相较2023年同期骤降68%。 这一大幅下降主要源于航运公司为规避在红海发生潜在冲突,不得不选择绕行非洲好望角,导致苏伊士运河的利用率大幅降低。如此剧烈的萎缩不仅冲击运河收入,也对全球货运时效和物流成本造成连锁影响。 因绕道好望角,东南亚至美国东海岸航运时间增加47%,至欧洲则增33%,中国对欧洲的运输时间也延长25%。航线被迫延长使得整体运输时效显著降低,进而影响“准时制”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企业需要重新调整库存和发货计划,零售和制造部门的成本大幅攀升,最终可能间接推高消费品价格。 欧洲港口(安特卫普、汉堡、鹿特丹)受影响最为严重,出自亚洲的航运时间普遍额外增加约两周。这些港口作为欧洲大陆的重要贸易门户,高度依赖苏伊士运河与红海航线。一旦遭遇阻断或绕行,航线延误显著增加,影响范围涵盖集装箱、散货、能源等各类货品。 美国东海岸港口(萨凡纳、诺福克)延误5~9天,相对较轻,因为若红海、苏伊士运河不畅,还可选择走巴拿马运河。相较欧洲只能依赖苏伊士运河,美国东海岸拥有更多替代选项可缓解部分航运延误。尽管仍然面临运费上涨与调度复杂度增加,但整体冲击程度小于欧洲航线。 苏伊士运河自1869年通航以来,是全球贸易不可或缺的海运走廊。任何影响其安全通行的变故都将造成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2021年“长赐号”一度搁浅六天便让全球贸易损失惨重,可见运河要道安全的重要性。纵观历史,苏伊士运河对于全球经济有着极其关键的地位,一旦运营受阻,无论是直接经济损失还是供应链中断都会带来广泛影响,也凸显了地缘政治局势对贸易通道安全的重大影响。 中国企业或许需要评估走亚欧大陆桥(陆路)和其他海运替代航线的可行性,但陆路运量有限,空运费用高昂,无法完全替代海运。长期而言,如果美伊、美胡塞冲突反复爆发,势必造成中欧贸易成本涨跌不定,也对“一带一路”项目在中东的合作环境造成压力。 对中欧物流而言,持续的中东动荡必然成为风险来源。曼德海峡等咽喉要道若局势恶化,将可能影响中国对欧出口乃至全球供应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