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市长陈志伟: “港-产-城”融合发展拓宽“豫货出海”新通道
□ 郭丁然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5年河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加快周口、信阳中心港扩容增效,启动贾鲁河通航和郑州港项目前期工作,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政策东风为信阳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这座“北国江南”鱼米之乡将怎样抢抓历史机遇,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近日,记者专访信阳市市长陈志伟。 陈志伟指出,2022年1月4日,河南省最大的通江达海综合性单体内河港口——信阳港·淮滨中心港一期建成投用,目前已有12个千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1080万吨。在这里,通过多式联运,本土企业在家门口可将货物运达东南亚、欧美,大宗货物运输成本仅为铁路运输的三分之一。下一步,信阳将从四个方面发力,抢抓机遇,持续做好“水经济”这篇大文章: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信阳 市 内 河 航 运 发 展 规 划(2023-2035年)》,将航道划分为骨干航道、支线航道和其他航道,远近结合,分期实施,系统推进航道、港口、船舶运输等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建设。 二是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航道上,提速淮河息县至固始三河尖段港航一体建设,推动淮河罗山至长台关段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五五”规划。港口上,确保固始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加速港口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一方面,结合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利用航运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另一方面,结合本地实际,研究适宜发展的临港产业,大力支持已有一定基础的适水产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相关产业向港口集聚,形成“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四是推动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淮滨港铁路专用线建设。强化航道和港口生态保护,确保航运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作为中原腹地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信阳在不同方向与多个区域发展战略相接。对于下一步如何发挥优势,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陈志伟表示,信阳将积极发挥区位优势,从“畅循环、强协同、优环境”三个方面,加快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一是加快结构性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信阳中心城区和豫东南高新区两个综合交通枢纽,潢川、淮滨两个区域物流枢纽,罗山、固始、光山等7个区域枢纽节点,打造豫东南开放“桥头堡”。 二是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紧抓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苏信对口合作等机遇,加速融入长三角,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做实苏信合作,建好苏信合作产业园,搭建产业协同发展载体,引进落地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 三是打造一流环境。坚持环境为本,抓住畅通经济循环这个根本和市场经营便利这个“棋眼”,促进投资、生产、贸易、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全过程便利化。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让“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成为常态,更好地集聚要素、配置资源、提升效率、推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