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重振造船业”冲击全球航运
□ 连俊 美国政府日前放出风声,试图以“重振造船业”为名,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港口停靠费。此举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引起多方批评反对,暴露出美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战略焦虑与结构性矛盾,更将全球航运推向系统性风险边缘。 当地时间3月24日和2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两次就拟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采取的限制措施举行公开听证会。其间,多位美国不同业界的代表对所谓的“港口服务费”计划表达反对立场。美国航运商会首席执行官梅特卡夫表示,想要替代中国制造的船舶,不是“像点一下开关”那么简单的事。 海运作为国际贸易的核心通道,其成本与效率直接牵动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国际航运公会(ICS)警告称,美方拟议的举措将严重扰乱美国贸易并推高消费者价格。有分析指出,目前数据显示拟议的费用可能影响到停靠美国港口的绝大多数集装箱船。这意味着政策一旦落地,可能引发运费暴涨、航线重构、港口拥堵等连锁反应。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全球供应链可能被迫割裂为不同阵营。 美国政策制定者试图以行政命令对抗市场规律并不是第一次,但却选择性无视了此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引起的劳动力断层、技术滞后与成本畸高等问题。同时,美国重振造船业的意愿有可能加速其自身经济的“失血”。 值得庆幸的是,当前全球航运业并非只有臣服于美国这一种选择。国际航运公会的最新报告指出,航运企业为规避风险,已将16.4%的运力转向新航线。全球航运业真正的产业生命力源于开放海域的自由航行,而非人为设置的收费关卡。或许多年以后回看,眼下的风波不过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个小小的闹剧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