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鄂协同发展 “物流总包”再增新引擎
稿件来源:苗瑞祥
□ 苗瑞祥 一路通,路路通。日前,一列编组50辆、满载3300吨铁矿石的货物列车,从湖北铜录山车站(货场)开出,朝着河南西峡驶去,标志着鄂豫两省通过铁路物流总包模式构建的资源运输新通道顺利打通,为中小矿企破解物流痛点、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创新模式,打通资源运输新通道。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创新运输模式成为推动产业协作的关键力量。铁路物流总包模式的出现,成为对传统运输方式的一次“上新”尝试。过去,黄石大冶地区小型矿企受限于公路运输的高成本和地理位置制约,产业辐射能力薄弱。而铁路物流总包模式充分发挥了铁路大运量、低能耗的优势,通过“集中仓储—标准分装—铁路运输”的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了从分散收购到统一发运的“化零为整”。由此,既解决了中小矿企的物流痛点,更让大冶铁矿石顺利融入区域产业链,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精准对接,满足企业多元需求。在当今社会,企业越来越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铁路物流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正逐渐成为企业的首选。铁路物流总包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铁路部门深入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了解铁矿石采购需求,这种主动出击、精准服务的精神值得称赞。比如,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物流方案,通过铁路物流总包模式,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保障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据悉,此趟铁矿石列车通过物流总包模式开行,在低碳绿色运输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铁路物流总包模式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需求,还顺应了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通过铁路物流总包模式,企业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深化协作,推动区域产业协同。鄂豫两省资源运输新通道的成功开辟,成为铁路为鄂豫两省打破地域壁垒、深化产业协作的生动实践。借力该通道,使得鄂豫两省的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产业互补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大冶地区的铁矿石资源可以通过铁路高效运输到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为钢铁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保障;而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的发展也为大冶地区的矿企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产业协同发展,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我国中部地区跨省份资源流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铁路方案”。眼下,我国其他地区可以借鉴鄂豫两省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上“新”赋能,开启协同发展新篇章。此次铁路物流总包模式的成功实践,为鄂豫两省乃至中部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该铁矿石物流总包项目启动,预计全年发运量可达14万吨,未来该模式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运输品类,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进一步加强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必将推动铁路物流总包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相信在铁路物流总包模式的引领下,鄂豫两省乃至中部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