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7000万英镑并购案启示:
中资出海如何跨越“英国钢铁困局”?
稿件来源:常河山
  □ 本报记者 常河山
  每天面临70万英镑(约680万元人民币)的亏损!
  英国钢铁公司的高炉,越来越无力支撑。
  实际上,陷入困顿的不仅是英国钢铁公司。2024年9月,因日均亏损达100万英镑(约971万元人民币),印度塔塔钢铁关闭了英国威尔士塔尔伯特港钢铁厂最后一座高炉……
  在英国钢铁行业普遍处于困难境况下,作为盟友的美国,一点儿都没有客气。2025年3月12日,美国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正式生效。
  统计数据显示,英美两国每年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额达数千亿美元。目前美国是英国钢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市场占英国钢铁出口的10%,每年出口额超4亿英镑(约39亿元人民币),美国钢铝关税预计可使英国每年损失数千万英镑。
  英国钢铁协会警告说,美国钢铝关税将对英国与美国的钢铁贸易带来“毁灭性打击”。
  位于英格兰斯肯索普的英国钢铁公司,在此境况下,每天亏损70万英镑(约680万元人民币),高炉越来越接近“关闭”。
  作为英国“最后的”炼钢高炉,它的熊熊烈焰真的要“熄灭”吗?
  为了“挽救”英国钢铁厂,英国政府在议会休会期间,罕见召开会议。4月12日,英国议会通过紧急法案,赋予政府部门控制一家由中资公司拥有的英国钢铁公司权利,确保钢厂继续运营。
  2020年3月,这家中资公司以7000万英镑(约6.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当时破产清算的英国钢铁公司。
  英国钢铁公司怎么走向了破产清算?中资公司为何选择接盘?中资公司接盘后给英国钢铁带来哪些转机?如今,英国政府部门又缘何接管英国钢铁?这将为英国钢铁行业、为中资企业的境外投资带来哪些影响和警示?
  消息一出,引发业界广发关注。
从辉煌到深陷困境
  回首英国钢铁公司的经营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国有化时期、私有化与资本重组、破产与中资接盘、系统性崩溃。
  1967年,英国政府通过《钢铁法案》,将21家钢铁企业合并为英国钢铁公司(BSC),其产能占整个英国钢铁产能的70%以上,拥有26.8万员工,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体。
  庞大的资源整合,使英国钢铁公司一时间形成了行业的垄断格局。凭借英国工业革命积累的冶炼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钢铁公司保持了在全球的行业竞争力。
  尤其是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碱性炼钢法,使英国钢铁公司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其产品也主导着国际钢贸市场。
  1988年的撒切尔时代,英国钢铁公司完成私有化并上市,随后与荷兰霍戈文合并成立康力斯集团(Corus),成为欧洲最大、全球第三的钢铁巨头。
  到了2007年,印度塔塔钢铁以43亿英镑(约418亿元人民币)收购康力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导致英国的钢铁业务连续亏损,无奈之下,塔塔钢铁在2016年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将康力斯出售给格雷布尔资本。
  2019年,英国钢铁公司遭遇脱欧贸易壁垒、世界钢价走低以及能源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叠加,不堪重压,只得宣布破产清算,直接导致5000名员工面临失业危机,而依赖其供应链生存的20000个岗位也受到波及。
  英国,这个号称工业帝国的国家,在金融危机、全球化竞争,以及高成本、技术滞后、欧盟控制、脱欧冲击,尤其是去工业化政策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整个钢铁行业走向下坡路。
英国钢铁“输”给了时代?
  在英国钢铁公司陷入绝境、寻求新生时,这家中资公司正筹划迈向全球市场发展。
  2019年10月,这家中资公司高层入驻英国钢铁,仅用两周时间便完成了通常需耗时半年的详尽调查。
 2020年3月9日,这家中资公司在英国斯肯索普举行了收购仪式,以7000万英镑(约6.8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保住了近4000个工作岗位。
  这家中资公司收购英国钢铁公司后,大刀阔斧进行了彻底改革,引入激励机制、调整生产方式、实施全产能运作等,最终将每吨生产成本由180英镑降至50英镑。
  与此同时,这家中资公司调整了“过去英国钢铁公司委托一家公司全权代理进行物资采购”,改为“从全球选择物资供应商,采用招标式采购”,把英国钢铁公司的年度运营成本从6000万英镑(约5.8亿元人民币)降至3500万英镑(约3.4亿元人民币)。
  2021年前7个月,英钢实现1600万英镑(约1.56亿元人民币)盈利。据不完全统计,在英中资企业对英经济贡献超过1150亿英镑(约11166亿元人民币),创造工作岗位近6万个。
  但新的考验又来了。
  2021年,全球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英国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超200%,电力成本攀升导致钢铁生产能耗支出剧增。同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碳价从2020年约25欧元/吨升至2021年的50欧元/吨以上……
  再加上新冠疫情、英国脱欧、历史债务等恶化,以及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价格再度飙升,英国环保政策收紧,企业成本急剧攀升,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英国钢铁公司不断亏损。
  期间,英国钢铁公司依赖于母公司的支持资金,才得以保持稳定运营,但亏损仍在继续。之前就有消息说,日亏损额已达70万英镑(约680万元人民币)。
  到了2024年,英国钢铁公司的亏损,已经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中资公司决定撤资,退出这场“烧钱游戏”。
  在英国钢铁行业困顿不断加深的时期,2024年9月30日,印度塔塔钢铁集团也是因为不断亏损,关闭了其在英国威尔士塔尔伯特港的最后一座高炉,标志着英国最大钢铁厂的钢铁生产从此谢幕。
  这一年,英国粗钢产量跌至560万吨。
强行接管损伤投资信心
  威尔士塔尔伯特港的最后一座高炉关闭之后,英国境内仅剩下英国钢铁公司的两座高炉。如果这两座高炉也停产,英国将成为七国集团中“唯一一个”无法利用铁矿石、焦炭和其他原料生产原生钢的国家。
  有人慨叹,一个国家连钢铁都生产不了,再工业化从何谈起?
  而且,英国经济正处于低谷,失业率持续攀升,如果英国钢铁公司的高炉关闭,或将导致新的岗位消失。
  这样的市场后果,英国政府不愿意承担,也不愿意接受。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英国的钢铁工业发展环境难以为继,中资公司不得不撤资。
  为挽留这家中资企业,曾是工业霸主的英国政府发布了一项计划,称将注资25亿英镑(约243亿元人民币)支持本土钢铁业发展。
  但因为长期亏损,这家中资公司已经无法“继续烧钱”。
  于是,4月13日就出现了英国商业和贸易大臣雷诺兹所说的——英国政府和中资企业未能达成协议,不得不通过立法来确保对英国钢铁公司的控制权。
  业界担忧,英方的强制性接管,中资企业的巨额投资,将遇到巨大风险。
  中资公司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基于市场化原则同英方开展合作。4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对于目前英钢经营遇到的困难,双方应本着互利原则商谈解决;希望英国政府公平公正对待在英投资经营的中资企业,保护其正当合法权益,避免将经贸合作政治化和泛安全化,以免影响中国企业赴英正常投资合作的信心。“英国决定从中企手中接管英国钢铁公司,可被视为一种保护主义措施。”经济学家余丰慧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行为反映了英国政府对于资源控制的担忧。
  余丰慧认为,对中资企业而言,这种接管可能会损害他们的投资信心,重新评估与英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面临类似政治风险的情况下。
  这家中资公司的在英收购运营经历,提示中资企业,在未来的海外投资经营中,应更加注重长期规划和风险管理,同时积极适应目标市场的政策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英方的这种强制接管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对外商投资不友好,尤其是在没有充分协商或合理补偿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影响英国作为一个开放和公平投资目的地的形象,进而影响到未来外资流入的情况,也可能引起国际社会对英国贸易政策和市场开放程度的关注和讨论。
  英国“最后的”炼钢高炉,它的熊熊烈焰会“熄灭”吗?
  时间会回答。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资出海如何跨越“英国钢铁困局”?
  本文所版面
【第 9 版:大宗商品流通】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