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豆出口断崖式下滑 巴西成我最大供应国
稿件来源:管一
□ 特约记者 管一 据4月11日报道,在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大豆采购商正迅速调整策略。彭博社援引多位匿名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进口商本周从巴西集中采购了至少40艘货船的大豆,总量超过240万吨,约相当于中国月均大豆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这轮“闪电采购”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除规模庞大、节奏迅猛之外,还凸显了中方在贸易风险加剧情势下的供应链应变机制。此次订单量之大、决策之快,表明中国买家可能在规避对美采购风险的同时,加速推进进口来源多元化。 尽管巴西近年来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但美国依然是中国重要的大豆出口方。此次调整再次印证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在地缘政治变动中的高度敏感性。白宫15日发表声明称,由于中方采取的反击行动,中国输美商品现在面临着最高可达245%的关税。 特朗普关税重启对美大豆产业的冲击 2025年,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迅速升级对华贸易关税,引发新一轮贸易冲突。根据报道,特朗普上任初期即对中国商品分批次加征关税,最高提升至145%,中国随即对美国农产品展开反制,包括对大豆加征125%关税。 这场“你来我往”的关税战让本已脆弱的美国农业雪上加霜。美国大豆种植者对此深感不安。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姆·萨特(Jim Sutter)表示,特朗普最新的关税政策及中方反制措施可能重创美国大豆产业。可以说,贸易紧张导致中国采购迅速转向他国,美国“豆农”正首当其冲承受巨大的压力。 美国大豆出口:2024 VS 2025 年对华趋势 中美贸易关系的反复直接反映在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数据上。2016年时,美国还占据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约40%的份额,但到了2024年这一占比已骤降至18%。尽管份额下滑,中国仍然是美国大豆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进入2025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呈现断崖式下滑的苗头。美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美国大豆出口总量仅827.8万吨,同比大减26%。其中对华出口更是不及往年同期的一半。 这一急剧萎缩的原因在于:其一,巴西新豆丰收、价格更低,中国买家转投南美产地;其二,中国国内生猪存栏调整、饲料需求放缓削弱了大豆进口增幅;其三,特朗普上台中国有意分散采购来源,减少对美豆依赖。 业内分析认为,2025年美国大豆在中国进口中的占比可能会降至15%以下。美国大豆协会甚至悲观地估计,如果关税战持续一年,美国大豆出口量将减少1000万~1500万吨,农民收入损失超50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大豆正面临前所未有地失去中国市场份额的风险。 去美国风险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已变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中国近两年进口总量屡创新高,同时供应来源更加多元。 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达到1.0503亿吨,创历史纪录。在进口规模增长的同时,中国降低了从美国采购的比例: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3285万吨,占当年总进口的34%;而2024年这一比例已降至约21.1%。换言之,目前美国仅提供中国约五分之一的大豆需求。 相比之下,来自巴西的大豆高达近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之多。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进口大豆1361万吨,同比略增4.4%。增长的主因是大量美国大豆赶在关税生效前集中到港:这两个月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913万吨,大增84%,而自巴西进口仅359万吨,骤降48%。 然而,这种非常态激增难以持续。由于中国对美大豆加征125%反击性关税,加之巴西新豆开始大批量供货,预计3月以后中国自美国进口将大幅回落。行业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豆总进口量将略降至1730万~1800万吨,低于上年同期的1858万吨。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2024年进口过多、库存充裕,正放缓采购节奏。 最值得关注的是进口来源的调整。在中美紧张背景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占比将继续下探,而从巴西和其他国家的进口占比会相应提高。如果高关税持续全年,有分析预计2025年美国大豆在中国进口中的份额可能跌破15%。也就是说,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所占比重将创下新低,而巴西作为第一大供应国的地位将更加巩固。 巴西大豆出口攀升:中国采购大单驱动 2024年1~11月巴西占中国大豆进口量的74%,远高于2016年的46%,稳居第一;而美国所占比重仅18%,较2016年的40%大幅萎缩。 据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大豆中,巴西供应占比达54%,美国仅为38%。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消息人士称中国买家已基本锁定2025年第一季度所需的大豆,它们几乎全部来自巴西。 巴西缘何取代美国成为最大供应国? 中国大豆采购重心由美国转向巴西,背后有多重考量,主要包括价格、品质、贸易便利性以及地缘政治因素。 价格优势:巴西大豆凭借低成本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得益于创纪录的丰收和雷亚尔贬值,巴西大豆对华报价显著低于美豆。此外,南美适宜的气候也降低了种植成本,使巴西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供货。 品质因素:一般而言,两国大豆的蛋白和含油量差异不大,都能满足中国榨油和饲料需求。 贸易便利:巴西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与经贸关系,没有额外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两国在结算和物流上合作紧密。近年来中国和巴西致力于推动本币结算等措施,减少汇率和金融制裁风险,使贸易流程更顺畅。 地缘政治考量:中国在粮食安全上奉行“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使美国成为高风险供应国:贸易争端随时可能中断供应链。反观巴西,与中国同属金砖国家,在战略上更为友好。同时,中国通过加强与巴西的农业合作,确保供应链更牢靠。从地缘政治角度讲,选择巴西等南美国家,可以降低对美国的依赖,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更加主动。 供应链与物流:南美港口与航运助力巴西出口。巴西能够大规模满足中国需求离不开其自身供应链和物流能力的飞速提升。巴西推进“北方走廊(Arco Norte)”建设,在亚马孙流域和东北部新建和扩建多座港口,加速农产品外运。北部港的兴起缩短了大豆从产区到港口以及航行至中国的距离,运输成本和时间均显著降低。 中巴双方也在探索更高效的直达航线。2025年4月一条连接中国与巴西东北部塞阿拉州的新航线正式开通,实现了两国港口间的直航。更快的航运不仅降低了大豆等大宗商品在途时间,也减少了气候不确定性对运输的影响。此外,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拉美港口建设,如中资帮助建设的秘鲁恰卡亚(Chancay)深水港,将为南美农产品提供新的出海口,经太平洋直接运往东亚。随着这些项目落地,巴西以及整个南美的对华物流网络将更加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