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补齐物流业短板
□胡立彪 物流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维系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今年前6个月,我国物流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特点,有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物流业从规模扩张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成就显著。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物流需求最大的市场。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360.万亿元,同比增长5.8%。但也要看到,我国物流业还存在一些短板。枢纽配套基础设施设备不足,各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综合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跨交通方式的联动协调发展机制有待完善,运输结构体系还不健全,绿色低碳运输发展相对缓慢,交通物流行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应急物流体系还不完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社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补齐短板,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多方面发力。要深化多式联运领域改革,扩大铁路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在公路网络和物流枢纽之间形成便捷联运衔接,打通港口设施、航空货运基础设施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通道。有序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完善智能运输与物流管理系统的GPS和物联网技术,提高物流据点的数字化水平。积极推广无人机和无人车,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加强政策供给和行业发展引导,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物流系统研发,提升新技术嵌入服务创新的能力。优化监管环境,为物流企业进行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营造良好的发展预期。重视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等上下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柔性供应链体系。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和评估机制,确保供应链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我国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内需增长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市场竞争格局将进一步优化,物流服务网络持续深化调整。同时,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将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我国物流业将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转型轨道上稳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