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峰
日前,2025年度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正式公布,成都市双流区光电产业集群入选,这也是双流首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技术优势突出代表企业斩获国家级大奖
在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成都中建材”),一块块碲化镉发电玻璃经过仔细打磨,被用于全球众多重点工程,引领着“中国智造”新型能源建筑材料走向世界。
产业集群如何体现“特色”?作为代表性企业,成都中建材提供了生动的注脚。据了解,所谓碲化镉发电玻璃,就是在玻璃衬底上依次沉积5层半导体薄膜而形成的光伏器件,膜层总厚度仅为3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
2018年4月,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生产线在成都中建材正式投产,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空白。这项技术成果共获得了50项专利,其中41项发明专利是完全属于我国的自主核心技术专利。
坚持自主攻关获得了各界认可。2023年,成都中建材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2024年3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量产化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在成都中建材启动。目前,该公司的发电玻璃已经成功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博鳌近零碳示范区等重大项目上,并销往韩国、日本、新加坡、德国、意大利、南非等国家。
据介绍,双流区光电产业集群培育了包括新易盛等行业龙头,以及成都中建材、储翰科技等一批年均产值达3亿元的优质中小企业,整体实力强劲。2024年,集群还落地了空港聚光光电产业园,已签约企业9家,让集群的产业链更加完善。
拓展布局新能源业务政策支持让企业快速发展
集群的另一家代表性企业是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体科技”),当前华体科技重点布局三大新能源业务板块。
据介绍,在城市充电网络建设方面,华体科技为客户提供“光储超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城市一张网”战略落地,目前已成功支持成都、淮安等多地光储超充示范站投运;在重卡充电领域,公司针对物流运输场景,提供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赋能的全过程服务;同时,华体科技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将新能源充电设施向县域市场延伸。目前,公司正加速产能建设,计划年内实现1万套充电终端产能目标,通过这三大业务板块构建覆盖城市、物流和乡村的立体化充电服务网络。
在新能源业务布局上,该公司有几个关键发展节点。据介绍,2024年9月,华体科技与华为数字能源签订生态合作协议,获得核心技术赋能;同年11月公司发布了全液冷超充产品,并展示了“光储超充一体化场站方案”;12月首台超充产品在成都双流生产基地成功下线;新能源汽车最快能达到相当于“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填补了超充设施“成都造”的空白;2025年1月,成都造“全液冷光储超充站”正式投入运营,验证了其商业化运营模式的可行性。“作为双流区光电产业集群的一员,我们深刻体会到当地对光电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华体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双流区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公司得以快速推进光储充技术的试点应用。下一步公司将大力布局新能源重卡超充站业务,通过“光储超充”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物流运输行业的节能降碳提供有力支持。
产值规模接近230亿元推动双流经开区“霸榜”
双流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双流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聚集了光模块与显示器件行业中小企业120余家,业务覆盖了光电信息通信、光电显示照明、光电能源等技术服务及产品。集群占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产值规模接近230亿元,推动四川成都双流经开区实现亩均产值106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四川省级开发区第一位。
在科研方面,以中国科学院光电所为牵引,双流聚集了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科大成都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8个,年均新增光电产业相关发明专利授权300余项,让双流光电产业集群一跃成为四川省最大的光电产业聚集地。
同时,双流的光电产业集群还拓展至人工智能GPU算力中心高速数据传输、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等高端应用领域。目前,集群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市场范围已拓展到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
集群今后瞄准了更高目标。接下来将进一步提升企业上云率,加快集群“智改数转”进程,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宣传及监测工作。(来源:红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