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钢铁业上半年利润增长超六成数字化助力重塑核心竞争力
稿件来源:常河山
  □本报记者 常河山
  据中钢协数据,上半年,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总额592亿元,同比增长63.26%。
  其中,95.1%的钢铁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战略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进程,持续投入资金实施数智化改造升级项目,机器人(含无人化装备)应用密度达65台(套)/万人;82.9%的企业建设了智能集控中心,主要集中在铁前和轧钢环节,63.4%的企业运用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建设数字化工厂。
  宝武集团和河钢集团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卓越地探索实践。
“智慧排程”每年增效超亿元
  近年来,宝武将“人工智能重新定义钢铁”作为企业战略,全面推动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原料区域通过三维视觉融合AI技术构建“数字地图”替代人工巡检,规避坍塌和机械伤害,实现现场堆取料机全自动化率超过99%,设备能耗降低15%以上。
  在轧钢区域,通过智能监控预警推动“人盯人”模式升级为“云监护”,监管准确率达95%,误入危险区域事件减少95%,推动安全风险管控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整体作业安全性大幅提升。
  宝武通过系统梳理现场操作与技术业务岗位,识别高负荷环节,部署AI视觉识别等技术替代人眼极限劳动和繁琐记录任务。人工智能识别准确率接近100%,工作效率提升10倍。
  在生产环节,宝武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钢铁生产深度融合,应用视频AI识别算法和高精度相机深度学习,实现操作自动化;部署智能算法优化决策链,模拟人工经验机理。通过一系列举措,厚板区域粗轧自动转钢率达100%,断带事故率显著降低;热轧区域带钢表面缺陷检测覆盖率达100%,冷轧区域退火次品率下降76%,生产效率提升2.87%。
7月27日,宝信软件“AI+制造”宝联登工业智算云平台重磅发布。平台以“智能化、一体化、行业化、生态化”为建设目标,遵循“云化、本地化、小型化、轻量化”部署原则,采用平台、数据、算力、模型、场景及智能体的五位一体建设思路,实现AI全栈能力从底层硬件到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依托宝武丰富的工业实践与宝信软件深厚的技术积累,宝联登工业智算云平台以创新理念与前沿技术,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开启了“用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全新篇章。
  宝信软件自主研发的“钢铁大模型”,构建了“AI+”整体解决方案,已实现105个典型场景的深度应用,在钢铁行业覆盖高炉诊断、炼钢优化、设备维护等18类核心业务,关键工序覆盖率突破85%,成为行业首个全场景集成式AI解决方案,实现了工业大模型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赋能新阶段。
  以智慧排程为例,该模型可以解决产线机组人工排产效率低、易出现材料匹配不佳致库存积压、不能充分释放设备潜能等痛点,实现工序生产排程与材料匹配的一体化优化,达成产能最大化利用。
  某基地应用后,仅单机组就实现增效179万元/年,预计该基地每年可增加效益超亿元。
每年节约电费超千万元
  如今,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新区(下称“唐钢新区”)的整个生产制造体系,融合了230多项前沿新技术、130多项绿色工艺。
  从“经验炼钢”到“一键炼钢”,从“人海战术”到“数字孪生”,唐钢新区的钢铁行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度变革。
  智能技术与钢铁生产、管理创新,在唐钢新区已深度融合。
  在唐钢新区,生产运行、能源环保、物流调度等4000多个关键节点数据,都可在全流程智能管控中枢进行可视化监测,整个生产链条上的排产、协同,一目了然,排产难题、协同困境,一图可破。
  通过数字化和技术赋能,生产各环节的排程调度高效优化,唐钢新区原料库存周转用时缩短50%,产品库存降低15%;热轧制造周期缩短5天,冷轧制造周期缩短2天;重点客户订单准时交付率达到100%。
  在唐钢新区转炉作业区,系统自动吹氧、加料、出钢,连脱硫周期都缩短了10%;每炉钢的冶炼时间压缩至30分钟,平均吹氧时间减少20%,脱硫剂吨钢消耗降低0.3公斤。
  唐钢新区的动态调度模型,可根据电价峰谷调节发电节奏,每年节约电费超千万元;加热炉通过黑匣子试验优化温控模型,铸坯加热能耗降低8%;热轧2050生产线通过智能测算,每90秒就有一卷钢从热轧机下线。
  唐钢新区的2050产线与成品库,物流运转已实现智能化。智能天车系统可以灵活应对仓储物流的复杂环境,钢卷下线、出入库、存储、拣选,已实现流程全自动,库区出货效率提升30%,库存周转率翻倍。
  如今,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下称“石钢”)已经转型为绿色短流程特钢智能工厂。
  石钢采用短流程工艺,全部以废钢为原料,生产过程主要使用天然气和电能,实现了污染物近零或零排放。与长流程工艺相比,完成等量级生产规模,石钢的短流程炼钢污染物减排75%以上,综合能耗降低62%。
  在石钢,智能验质AI图像识别技术,对每块进厂废钢识别率高达95%;钢水智能检测系统,从取样到完成检测,平均180秒就能出结果,安全而且高效。
  石钢的一体化数智系统,涵盖了设备管理、自动控制、质量管控等整个生产体系。如今,石钢已实现了从废钢智能验质、智能炼钢、柔性轧制到精整产线的“全流程”智能制造。
  4月22日,河钢推出的WesCarber碳中和数字化平台,以“技术突破+生态共建”为双引擎,展现了中国工业数字化领军企业在“双碳”赛道的创新实力与全球视野。
  从“数据孤岛”到“价值网络”,从“经验驱动”到“智能决策”,从“赋能绿色”到“智能脱碳”,河钢的WesCarber碳中和数字化平台以“能碳+AI”为核心,通过上述三大维度重塑碳管理逻辑,不断赋能钢铁生产全体系的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
数字转型重塑核心竞争力
  中国钢铁业生产制造的数字化转型,对中国钢铁业发展究竟有哪些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
  知名的互联网专家郭涛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化转型重塑了中国钢铁业核心竞争力,驱动着中国钢铁业全链条效能跃升。
  通过智能装备与集控中心建设,钢铁生产制造企业,实现了生产流程自动化、少人化,降本增效显著;三维可视化等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工艺优化与决策精准化,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
  郭涛认为,中国钢铁生产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深度契合“双碳”战略,借助数据驱动重构能耗模型,促进绿色低碳冶炼技术普及,助力行业减排目标达成。
  此外,钢铁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数字化,打通了研发、制造、服务环节,催生定制化生产与供应链协同新模式,推动了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转型。
  从更深远维度看,钢铁生产制造的数智化底座,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奠定基础,加速了中国钢铁业融入全球智能制造生态,巩固了我国钢铁强国地位,并为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提供示范路径。
  兰格钢铁网信息中心主任王国清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钢铁行业迈向高质量、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引擎。
  通过数字化转型,中国钢铁企业能够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绿色低碳等方面达到或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巩固全球领先地位,并在高端产品市场获得更大份额,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数字化转型,钢铁行业双碳目标更能精准碳足迹追踪,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和使用效率,并为氢冶金、CCUS等前沿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优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和仿真平台。
  通过数字化转型,钢铁企业可实现降本增效,优化生产运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AI优化高炉、转炉、轧机等核心工艺参数,实现精准控制,提高金属收得率、降低能耗物耗(如焦比、铁钢比)、减少废品率。
  通过数字化转型,钢铁企业可以提升产品质量与稳定性,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与管控,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实现全过程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和控制;利用机器视觉、AI进行表面缺陷自动检测,提升检测精度和效率。
  此外,钢铁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工艺参数与最终产品质量的精确模型,实现质量的精准预测和主动干预,减少质量波动。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钢铁业上半年利润增长超六成数字化助力重塑
  本文所版面
【第 1 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