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中国外贸交出“韧性答卷”
稿件来源:邹多为 丁乐 张璇
□邹多为 丁乐 张璇 “十四五”期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和10%以上……经贸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眼下,“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进入冲刺收官阶段。迎难而上、聚力攻坚,以创新优质的产品、多元稳定的市场、抢抓机遇的拼劲,中国外贸在“风高浪急”中乘风破浪,奋力交出一张质量高、成色足的“韧性答卷”。 顶压前行勇立潮头破困局 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的战鼓还未擂响,“义乌制造”已率先“破门”全球市场。据义乌海关统计,2025年上半年,义乌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58.6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对美加墨等地的体育用品出口增长12.0%。 这几年,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升温,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加,但我国外贸实现逆势增长。与“十三五”末的2020年相比,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32.4%,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增长38%,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增长近四成……外贸韧性与活力凸显。“外贸之路既非坦途也非遥不可及,我们提前做好技术储备、积极延伸产业链布局,不断提高全球制造、全球服务、全球合作的能力。”谈起面对海内外竞争加剧、材料供应波动等“闯关”经历,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中心运营部总监朱小军感慨万千。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越是困难大、挑战多,越能体现我国制度优势、庞大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优势,越能展现我国经济的广阔潜力、强大韧性和强劲活力,越能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 以变应变创新提质强支撑 从拼“量”拼“价”,到竞“智”逐“新”,我国外贸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质升”“质优”成为显著标识。 据统计,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自主品牌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占比提升至32.4%。 “中国制造业正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在全球价值链中完成能级跃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说,电动汽车、船舶、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崛起重塑了我国出口竞争力,即便面对关税压力仍能有效稳住市场。国货潮品走俏,也让各国充分感受到中国的生产力、创新力。 走出“舒适区”,培育新增量。面对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壁垒,以跨境电商、保税维修、市场采购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各国消费者、生产者“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引擎。 叠加发力开放引领再出发 “等不是办法,得主动找新航道!”山西嘉世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牛立群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为了更好应对外部冲击,公司果断开拓欧洲和新兴市场。虽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在安排展会、关税减让、优惠贷款、信用担保等政策“组合拳”支持下,来自多国的订单已排到四季度。 开放带来进步,合作才能共赢。我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已超过50%。今年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正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举办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链博会等重点展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和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加快与东盟等有关国家和地区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国际经济秩序和治理体系面临严重冲击下,我国进一步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贸易强国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开放的土地,永不惧风浪。王文涛表示,展望“十五五”,将更大力度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壮大创新动能,加大力度扩大进口,加强国际合作,增强贸易韧性,努力构建开放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