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 在开放合作中促进中欧互利共赢
稿件来源:彭训文 周奕璇
□彭训文 周奕璇 今年是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5周年、同欧盟建交50周年。不久前,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到访中国,总结中欧关系50年发展,普罗迪认为,中欧建交后一直有非常好的友谊,双方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差异是正常的,但怎么看待差异,如何保持不同、接受不同,进而相互理解非常重要。”普罗迪认为,比如欧洲实现了和平相处的局面,但是差异广泛存在。“这就是我为什么强调欧盟内部需要在保持差异中相互理解”。 他以交通规则比喻欧中之间创造的外交智慧:“外交政策如同桥梁,不同国家如同桥上的骑行者、驾车者与步行者,大家是如此不同,但因为共同制定规则、共同遵守规则,确保了欧中双向交流川流不息。” 普罗迪认为,欧中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面对复杂局势,欧中需坚持多边主义,唯有开放共赢,欧中才能在新形势下实现共同发展。 普罗迪称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他表示,作为意大利人,这个倡议让他想起马可·波罗和古代的丝绸之路。在他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开了很大的合作空间,传递了一个重要的合作信号。就欧洲而言,共建“一带一路”给欧中这两个经济体搭建起一个对话平台,让许多欧洲国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这正是越来越多国家向中国敞开合作大门、欧中关系持续深化的关键动力。 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数量逐年递增,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联通了中国128个城市和欧洲229个城市,架起了中欧经贸往来的桥梁。“这条铁路动脉串联起欧中物资运输网络,更彰显了欧中合作的巨大潜力。”普罗迪认为,欧中班列提供了很多启示,从经贸合作到治理协同,欧中、意中可以通过更加多元的模式开展深度合作,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