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 未来要提升起降点利用率,还需从三方面发力,首先是动态调整起降点密度,重点补足社区、偏远区域和应急场景的覆盖。其次是设计可兼容多种机型和用途的起降设施,同时推动起降点与充电、维修、数据服务等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低空驿站”。最后是搭建低空飞行调度平台,实时匹配起降点资源与飞行需求。 广东省无人机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罗亮生: “实践先行、制度随行”的改革逻辑,不仅为深圳打造“天空之城”奠定基础,更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留白、市场试错、生态共建”的范本。深圳低空模式带来的启示存在向全国推广的价值。深圳低空经济改革的核心在于以产业集聚为基础、以场景创新与商业化落地为抓手、以制度弹性为保障,构建“技术-商业-治理”协同进化的生态系统。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合伙人夏浩: 中国低空经济的本质是“新型融合型产业体系”的崛起。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产业不同,它更像是一张高度交叉、协同发展的“大网”,各个产业环节紧密相连、相互促进。从供应链的角度深入剖析,低空经济融合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通信等多个技术领域,对飞控航电、电池与复合材料等核心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中国相关企业正在逐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部件方面,部分领域更是加快实现了国产替代,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