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要不得“新自由主义”
□ 魏建国 在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排名由去年的第46位上升至第31位,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这是对前一段时期中国密集出台对外开放政策、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所给予的充分肯定和认同,也是给那些鼓吹中国营商环境变差,外企纷纷离开中国说法的一记响亮耳光。 但另一方面,我们能够仅仅满足于第31位吗?显然不能。从世界银行给出的10项指标来看,我们有8项指标都取得了进步,但有一项很重要的指标——贷款,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仍有改进空间。应当说,政府在打通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政策的效果预计要到2020年显现。对其余9项指标,我们也应当继续改进,逐项落实,争取缩短进一步达标的时间。 建设自贸区是今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下一步,从自由区过渡到自由贸易港,关键是抓住“自由”两个字。在经贸方面,自由不仅仅意味着货物通行自由,人员流动自由,更重要的是货币互换自由,资本流通自由以及技术交换自由,上述“自由”合到一起,意味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供给侧改革。 自贸区的任务很重,重在如何在经贸领域扩大自由。但仅仅是经贸领域还不够。无论是自由贸易区还是自由贸易港,其核心竞争力都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千方百计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促进全球要素充分流动。如果说原先保税区、监管区的港区流动仅限于货物,下一步应扩大到人员、资本、技术等方面的流通,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自贸区的“自由”应以法治为基础,最近全国人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给予自贸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空间,为自贸区发展指出一条既快捷又符合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方向。自贸区的“自由”不能理解为自由放任,不能理解为西方鼓吹的新自由主义。当前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体一个个出现问题,新自由主义理论已经无法给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开出药方。中国要通过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打造全球最高营商环境,证明既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又发挥政府指导作用的模式是正确的。 IMF和世界银行调低了对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在此背景下,如何以最快速度点燃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自贸区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正在与时间赛跑,希望自贸区能够充分发挥自由贸易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作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与未来中国经济可能的亮点,作为改革开放下一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着力于“自由”,将政府“放管服”改革和负面清单改革继续下去,贯彻落实好《外商投资法》,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