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智越李超
阳 春三月,新茶到了采摘时节,也到了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的姚益林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1984年出生的姚益林接触制茶已有14年。一翻一抖、一揉一捻间,姚益林的青春在茶香中沉淀。
“来苏州之前,我几乎没碰过茶。”2007年,岳父的茶厂经营出现困难,大学毕业仅一年的姚益林选择来到金庭,帮助岳父渡过难关。西山天王茶果场成了两代人坚守奋斗的“主阵地”。
“凡事都要从头学起。”姚益林给炒茶师傅们当起了学徒工。“炒茶就靠着铁锅和一双手。”师傅们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着炒茶要点。“把手放在300℃的锅内,不是要烤熟吗?”师傅们看着眼前的“门外汉”,笑出了声。原来,炒茶时双手不能触碰铁锅,而是要反复翻炒茶叶。
40分钟过得飞快。姚益林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最后结果让姚益林十分欣慰,这批茶叶基本合格,只是茶色不够“亮”。茶叶怎么会发亮呢?认真观察优质的碧螺春后,姚益林才明白“亮”是指茶色鲜活、漂亮。
注重学习积累的同时,姚益林勇于研发创新品种。2012年,他研发试制的“熙红”红茶获得首家碧螺春红茶加工技术专利。此外,他还牵头研发了茉莉红茶、陈皮红茶等相关产品,并在厂区内搭建全国知名茶树品种园。目前,测试栽培品种已近20种。
如今,经营不善的茶厂早已“旧貌换新颜”。以碧螺春茶高效示范基地为依托,姚益林已承包了将近3000亩茶园,统一种植生产并加工管理。
姚益林只是金庭镇“茶二代”的一个代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庭碧螺春炒制技艺历史悠久。长期以来,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一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为此,金庭镇积极发现和培养“茶二代”青年力量,推动文化传承。(源自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