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AMR行业应该坚守长期主义
稿件来源:怀瑾
1991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通过金杯合装项目,完成了AGV(自动导引运输车)从实验室样机到生产一线产品的跨越。从落地应用至今,中国的AGV整整走过三十年。“三十而立”,于行业而言,三十刚步入成长期。从91年算起,行业新增规模从1千万到一个亿,用了十年;从一个亿到十个亿用了五年;而从十亿元到今年预计突破百亿历时五年。 由此可见,前20年的发展非常缓慢,国产AGV从最初的实验室技术到实验环节,再到可转化为商业上的产品载体,用了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还有大部分实验室技术是无法完成产业化过程的。产品落地后,是否能达到批量制造一致性要求、是否能快速迭代到客户的期望值,这一过程也是漫长的,有的企业需要3~5年,甚至十年。近年来,经历了资本、技术与市场“三驾马车”的拉动,AGV、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行业迎来新的曙光。但在这层曙光中,我们要精确判断产业趋势和企业自身的定位。 笔者认为当下行业的主要矛盾应该是用户日益增长的复杂 需 求 与AGV/AMR技术无法满足的矛盾,行业从业者应当主抓主要矛盾并解决。要敬畏行业、坚持长期主义,面向用户需求不断创新。 AGV/AMR行业坚持长期主义,有两个关键:第一,能前瞻性地看到多个行业潜在的需求机会与行业痛点;第二,坚持长期主义经营与研发理念,从根本上满足行业痛点与需求。此外,结合自身商业模式优势,与主业实现高度匹配的产业协同。 首先坚持长期主义应该从产品研发上开始,笔者也经常与业内交流,发现好的创新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用户的需求所实现的,在经历了行业培育与教化之后,用户对行业应用的理解往往是最深的,有些用户从物流仓储自动化发展以来就开始尝试各种方案。诸如锐太供应链,早在2013年开始就尝试各种自动化方案,从物流分拣线到二维码货架到人,到今年发布料箱+AGV/AMR。据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锐太供应链提需求,合作伙伴根据需求创新产品。 所以说,基于用户需求的创新往往是代表一种产品或方案可标准复制的开始。我们行业有些企业的确抓住了行业的主要矛盾,从研发投入开始就从行业痛点着手,而并非标榜产品本身。了解行业的应该知道,不管是激光SLAM还是视觉SLAM,其实在新松机器人等企业里早就做了技术研发和应用储备,2015年就有企业推出了激光SLAM产品,并且有华为、东芝等用户。但那时候无轨导航是非主流。2018年的冬奥会就是激光SLAM技术的验证。讲这些是想说明,技术可以代表方向和未来,但不代表安全、可靠的应用,从新技术到落地需要行业共同培育,不断迭代验证。 其次,坚持长期主义,要追求资本协同。资本显然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在AGV/AMR行业我们恰恰要警惕资本投资的互联网模式。 资本模式从很大程度上助推了AGV/AMR产业蓬勃发展,包括技术、市场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工业领域,这种模式迟早要回归到它应有的本质,大鱼吃小虾,马太效应、割韭菜思维在这个行业行不通。AGV/AMR行业投资需遵循长周期、赛道宽、不唯技术论的原则,无视行业客观规律将会扰乱市场秩序,甚至致使劣币驱逐良币。 如果把眼光放长远,坚持长期主义,AGV/AMR行业技术投资绝对有投资价值和回报。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找到AGV/AMR产业的“真命天子”。现在股市注册制改革之后,上市不代表上岸,而是下一个经营的起点。在未来发展中,你看不到终点,只能逆势而上。 最后,坚持长期主义,是对行业的敬畏,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正在经历制造产业的升级改造进程。 这个进程很可能会持续很久,但这个进程也恰好给AGV/AMR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期。除了技术,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更需要具备对行业的深刻理解,需要累积大量行业经验、项目交付的能力,没有行业经验的年轻团队很难立足。这类团队也需要花时间去交学费、踩坑、积累经验。完成这个学习的过程起码三年,完不成这个过程则难以顺利进行下一阶段的路。 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提到,流水不争先,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作为AGV/AMR行业的企业一边需要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中求进”,另一边则要直面行业变革的未知,规划出切实可行的打法。一众企业,都在未知中寻找着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所有的尝试和探索,把时间“拉长”了,并最终能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得到适合自己的“确定”答案。 穿越周期才能迎来岁月静好,耐心耕耘终能获得硕果满枝。(怀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