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梅赵云佳周晓玲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自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和成效也备受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6年来,沧州始终把服务和对接京津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最宝贵的发展机遇,牢牢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2018年中央协同办评估组对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地考察评估时,一致认为沧州承接京津产业疏解成效显著,政府推动工作突出,可概括为“沧州现象”。
如今时隔两年,沧州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又存在哪些发展瓶颈?该如何实现进一步地突破?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红色动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实践团一行12名师生,于2021年6月27日赶赴沧州,实地走访调研沧州市发改委、沧州渤海新区税务局两个政府部门;与沧州市政府有关领导、沧州经济开发区领导和沧东经济开发区领导进行面对面访谈;调研北京现代沧州分公司、沧州东塑明珠服饰产业特色小镇等5家企业。在充分了解其最新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沧州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最新发展情况
(1)红色动能是企业联动发展“助推器”
今天,沧州已然成为承接京津产业疏解的排头兵,承接项目数和协议总投资在河北省均遥遥领先。截至2020年底,沧州市累计引进京津合作项目1713个,协议总投资6820亿元。按照规上/限上企业、在建企业统计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统计标准,全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企业340家,资产规模/投资规模达788.93亿元;吸引北京投资600.25亿元;承接北京户籍人员1524人,带动当地就业36360人次。小分队调研发现,沧州市承接京津产业疏解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与红色党建文化的引领助推息息相关。
北汽现代汽车沧州工厂的“红色动力+”集团文化,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永动机。公司党委四点发力,助推党建工作。一是北汽第四工厂自落地沧州以来,以“红色动力+”文化为促进经管会和工会协调运转的发动机;二是创新性建立"四协同一提升”的工作模式,党建、工建、团建协同发展;三是发挥区域党建共同体的作用,强化党组织建设,集聚优势资源,助推企业发展,以区域党建带动区域发展;四是党员带头强动力,通过党员亮身份、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评选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战功文化”活动,在员工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的同时注重调动员工积极性,以员工成长带动企业发展。企业2019 年完成产值140.74 亿元,2020 年即使受疫情和市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也实现了66.87 亿元的产值。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党委被授予“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在东塑集团党委的领导下,秉持“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党建工作理念,坚持三同步战略,建立河北省唯一一所非公党建学院,弘扬全国优秀党员于桂亭的企业家精神,为集团根植下“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创建园区党建文化长廊,党政之家、党建活动室等,做细做实做好党建工作,助力企业发展,积极推进沧州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建设。截至目前,新城建设面积200余万平方米,累计签约4000余家企业,建成后预计能安臵15000家服装研发生产制造等企业,带动就业人口30万,增加产值过千亿,服务税收近百亿。东塑集团党委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建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党建做好了就是竞争力,党建做强了就是战斗力”。(2)企业集聚促成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自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来,在沧州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进下,汽车和服装产业重大项目落地。近两年吸引了项目上下游企业迅速集聚,区域产业链规模发展。北京现代汽车落地沧州,跑办手续不足百天,整车生产不满18个月,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沧州速度”。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一批世界知名汽车配套企业转移沧州。截至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累计整车生产能力达60余万量,同时吸引北汽岱摩斯、现代摩比斯等42家国内外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聚集发展,配套建成汽车和零部件项目200余项。明珠商贸城和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作为省级重点承接项目,截至目前,商贸城已疏解北京批发商1万余户,新城累计签约企业4000余家,入驻560余家。此外,服装设计研发、物流仓储、电商产业、智能制造等配套产业相继投入新城,形成了“前店后厂”产业链集聚发展的新格局。(下转A7版)
(上接A6版)
(3)项目推进引领投资走高新趋势
2015年以来,沧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引进京津合作项目,投资项目数量和项目协议投资总额稳步增长,项目合作增长率曲折上升,2017年项目总投资达到峰值,2018年以来趋于稳步增长,如图1所示。沧州引进京津合作项目数量由2015年的986个增长到2020年的1713个,协议总投资额由2015年的302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820亿元,项目数量和项目投资额增长一倍。其中值得关注的是,2016~2017年,协议投资总额增长率异高,但合作项目数量增长率却走下坡,说明这一时期单个合作项目投资力度增大。
2018~2020年,协议投资总额和合作项目数量处于稳步增长状态,说明沧州致力于打造“沧州现象”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2.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虽然沧州承接汽车、服装服饰、能源等产业转移成果显著,但是沧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还处于建设发展期,沧州承接非首都功能时还存在沧州协同办行政职权定位不准确、产业转移不彻底、科研创新能力和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统筹京冀协调发展的机构和机制。一方面,虽然沧州市发改委成立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协同办)负责沧州承接北京企业等发展事宜,但是京沧两地行政割裂,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层面能够达成一致,但面对具体事宜仍存在分歧,双方缺乏有效的统筹力,造成企业政策指示执行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沧州市虽然建立了与京方联系沟通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和领导工作小组,但行政权力有限,在如何提高沧州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效率,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上还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二是产业转移不彻底,主要表现为北京服装企业并未完全转移至沧州,引起“回流”。由于沧州市场地处北京“1小时经济圈”,部分北京服装类企业,如北京大红门,因为收益问题并没有转移至沧州。同时也造成了其他企业的“回流”,沧州协同办与北京相关部门协商多次,但这一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互联互通有待进一步完善。沧州是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重要城市之一,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省会,雄安新区作为河北省重要建设开发新区,沧州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对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石家庄至沧州高铁尚未建成,双方政府对于石沧高铁的重视程度和财政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雄安新区至沧州的快速路也尚待进一步加速推进。
四是科研成果转化不足,主要表现为科研投入不足、高端人才短缺。转移企业大部分为生产制造企业,并未配备科研团队,企业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不高,沧州专利申请和授予情况与北京、天津等地区差距明显(见表1);其次,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缺乏培养高端人才的条件,以高等教育学校为例,沧州甚至是河北省都缺乏985、211高校,缺乏培养科技人员的教育基地。
五是品牌影响力不足。此次调研的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致力于打造集研发设计、原辅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前店后厂”现代化商业模式。然而,目前小镇承接的企业,50%以上是生产加工企业,只有少部分企业把研发和生产都转移到沧州。缺乏自主品牌,引进的服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创新突破瓶颈,加快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十四五”建设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新机遇,沧州市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的城市,只有突破发展瓶颈,牢牢牵住“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牛鼻子,才能使“沧州现象”实现跨越式新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建立统筹“京冀沧”协调发展的专项机构和机制。建立统筹京冀沧协同发展,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专门机构,加强对京冀沧规划发展的统领力度。北京以及沧州的非首都功能企业服从该机构统一规划安排,做到事事对口部门管,事事对口高效抓,利用强制力统一“请移”回流北京非首都功能企业,消除服装转移“异象”。
二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便利的交通能够加强京津冀地区人才交流,加速资源流通。沧州市委市政府和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应给予充分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高速、铁路等建设招商时,大力宣传沧州市区位优势及经济发展优势,积极动员企业参与PPP 项目。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加快“石沧”高铁建设进程,推进“雄安—沧州”快速路建设。
三是引进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沧州市委市政府应积极推动沧州与各研究院、高校以及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强化科研氛围、加强人才交流;通过在沧州设立各高校分校、开办企业、建设研究院等方式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通过实地考察充分了解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所需人才类型,根据沧州未来产业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办法。
四 是 加强品牌建设。加强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服装品牌建设,一方面要积承接北京服装品牌,改变以往只引进服装制造的承接方式,主动承接服装设计和品牌同时入城,促进服装企业全面转移沧州;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和壮大服装设计师队伍,扩大宣传,利用新形式下的电商营销模式,做好品牌开发和推广工作。
表1京津沧专利申请情况对比
图1项目合作与投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