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第一大外贸港口,缘何重点搞内贸了?
□ 鲁琴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每天靠泊的集装箱船舶高达40艘左右,始终处于全线饱满作业状态。然而,火热的市场行情下,山东港口青岛港给自己定下了新目标:不仅外贸集装箱业务要提速,内贸也要取得突破。山东港口一体化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新增航线45条,其中内贸航线10条,预计今年内贸集装箱同比增长20%以上。 大家印象中以外贸为王的青岛港为何画风突变,要在内贸上着力突破呢? 内外贸协同发展 最直接的因素是航运市场的变化。在新发展格局之下,港口内贸发展迎来新的机遇。特别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港口拥堵、运价高位运行等多种因素重构了世界贸易格局,而随着沿海地区货源结构调整与内陆市场拓展,轻泡货与高附加值货的占比正逐步提高,内贸集装箱航运相较于公路和铁路运输方式在成本与安全性上的优势更加突出。 更根本的驱动力则是山东港口青岛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的内在要求。青岛港已是东北亚区域国际航运枢纽,但要成为枢纽中心,还需要进一步撬动国内外的物流、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内贸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的应有之义。 山东港口进行“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时,就对作为发展“龙头”的青岛港提出了“四个下功夫”的发展要求,其中包括下功夫研究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建设,在这一进程中,集装箱货种发展是关键,而航线又是重中之重。 其实,当前国内主要枢纽型港口都在稳固集装箱远洋干线数量的基础上,加强内贸航线开辟,做好重点内贸业务,为保障“大循环、双循环”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支撑。比如上海港从去年疫情开始,就不断向南北方向延伸内贸航线,拓展中国沿海与长江沿线、长三角腹地的市场。 青岛港地处“一带一路”十字交汇点,在促进全球贸易流通、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优势突出。随着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CEP协定签署等国家战略的持续赋能,理应在内外贸协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畅通内贸运输通道 今年以来,青岛港陆续开通秦皇岛、宁波、潍坊3条南北新航线,推动内贸集装箱量快速增长。进出青岛港的内贸货物可中转至环黄渤海其他港口,降低整体物流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青岛港还积极为国内扩大内需贯通南北海运大通道,建立港航内贸集装箱市场合作开发机制,连续开通“青岛—厦门”“青岛—广州”“青岛—钦州”三条“两港一航”精品航线,港航合作开发佛山地区进口“整车散改集入箱”项目,“打造南北物资交流循环布局”“构建商品车南北运输海上大通道”“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内贸中转枢纽中心”的构想逐步成为现实。 如今,在码头上能够明显感受到变化:在外贸船激增的同时,南来北往的内贸船也更多了,汽车、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的运量迅速增长,焦炭、煤炭、粮食、纸浆等大宗商品通过内贸集装箱航运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畅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毛细血管”。 驱动这些变化的,除了越来越密的内贸航线,还有围绕航线高效运转的一系列模式创新。 青岛港推出了全新的“整车公转海入箱”业务模式。现阶段整车物流存在成本较高等缺点,且海运滚装适用于大批量定期发运,局限性较大,诸多中小散票、零散订单缺乏合适的物流模式。借助一体化搭建的更大平台,青岛港强化与船公司、南方港口和客户的沟通合作,创新“整车公转海入箱”项目,成功开启整车南北方进出口双循环模式。据了解,青岛港今年进出口整车入箱已完成5157标箱。“散改集”也是推动内贸航线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以来,青岛港发挥董家口港区作为“散改集”基地的能力优势,从全流程各个环节发力,挖掘焦炭、煤炭、粮食、纸浆、汽车等重点“散改集”货种的增量潜力,实现重点货种“散改集”规模持续扩大,“散改集”作业量同比增长113.3%。 以纸浆优势货种为例,青岛港是中国北方最大进口中转分拨基地,通过青岛港进行运输的纸浆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左右。面对“散改集”发展趋势,青岛港从纸浆货源、场地设施、作业效率、物流环节等多个角度采取措施,利用集装箱班轮干支线覆盖广、船期密集优势,把更多流向的纸浆由散船运输改为集装箱运输,并联手船公司为客户提供集港、装箱、装船、送货“门到门”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内贸集装箱海运业务的拓展和纸浆市场占有率的提升。1~10月份,纸浆“散改集”同比增长26.2%,拉动“散改集”业务持续强劲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