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汪向东: 农产品数字化转型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稿件来源:有删节
□ 李竟涵刘知宜 未来农村电商在供给侧如何变革,传统农批数字化转型将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带来哪些战略性转变,听听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原主任汪向东如何说。 记者:未来瞄准乡村振兴,农村电商的发展将呈现怎样的新特点? 汪向东:展望未来,农村电商有五方面特点。 一是战略性。去年商务部提出了“数商兴农”的战略任务,总体思路是通过农村电商的升级引领数字商务的建设,通过数字商务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以“数商”为手段,以“兴农”为目的。农村电商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全面覆盖,已经为“数商兴农”打下数字化、网络化、规模化、体系化基础。同时,农村电商也遇到一些深层次的挑战,吸取农村电商多年发展的经验,通过升级解决前期发展中的问题,是下一步开展“数商兴农”的需要。 二是引领性。电商打破了传统商业的时空界限,让农户和农企足不出户就可以对接广域大市场,极大地拓展了市场空间;电商具备数据优势,用好数据,有助于实现精准对接,智能决策,高效运营。把握和发挥好电商的渠道优势和数据优势,可以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引领推动县域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十分重要。 三是广域性。从助力限期脱贫到稳定致富,从聚焦精准到全面助力,从产品电商到服务叠加,从注重农产品上行到促进农村消费,从增量创新到存量转型……农村电商的业务领域将不断拓宽。 四是纵深性。农村电商不是仅停留在交易端,未来会越来越多地向供给侧纵深延展。消费电商向产业电商延展、2C向2B延展,是未来农村电商的重要看点和特点。此前电商扶贫,要求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主体,帮他们解决“卖得掉”的问题,未来要越来越多地解决“卖得好”和“卖得久”的问题,这就要求电商从交易端向供应链、产业链纵深化。 五是长效性。政府主推的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而农村电商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农村电商现已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增强市场主体的自我造血能力,长效高效发展成为必然要求。 记者:在您看来农村电商转型升级中的突出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 汪向东:农产品电商存在很大的一个难点在于标准化体系亟待建立。将来我们要实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强调的是适度规模。还有大量的农村处于小农状态,本地的农业是为本地及周边存在的,什么农产品都有一些,但每样都不多,对农产品电商来说它的生产是不够的。这种情况下的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产品售往远端能力不足,没有做到标准化,实际上不适用大宗农产品电商做法,要靠农文旅电商助力。 农产品电商第一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农产品“网货化”,好的产品不等于好的“网货”,要适应电商大市场、长距离业务,“网货”的标准化要求更高。比如一个苹果,对它的果径、品相、脆度、农残等等指标有更具体标准和严格品控体系做保证,这才符合市场要求。农产品电商下一步最关键的还是农业标准化体系搭建怎么更好地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这一点。 记者:目前线上农产品交易量在总体农产品交易中占比还不算太高,未来随着农产品流通的进一步数字化转型升级,会带来结构转型的新变化吗?具体如何实现? 汪向东:我们目前经农批市场实现的农产品年交易额是5万多亿元,农超对接和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大致分别为农批交易额的15%和10%左右。农产品电商发展虽快,但因起点低,现在占比尚不高。当然,这也表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特别电商引领的数字化转型,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如果说2C的消费电商是农村电商增量创新、复制成长的“开阔地”,那么,2B的产业电商就是未来存量转型、规模突破的“制高点”。攻克B2B电商,将成为农村电商未来的主攻方向。 多年以来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2C的零售电商业态上,靠农民去卖3斤花生、5斤小米的这种模式,即使订单多,规模还是有限的。像淘宝村,一户学一户,在我看来这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增量创新,也就是模式复制的“开阔地”。而2B面对的销售端是大渠道供货商、大公司,这中间要解决三个问题:数据如何驱动、农商如何互联、标准化体系如何建立,是农产品电商存量转型和规模突破的“制高点”。 但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是农产品流通的农批主渠道数字化转型问题。传统农批领域不是不需要数字化转型,反而恰恰是数字化转型可以大显神通的用武之地。我们要明白,信息流的优化可以改善实物流、但不能取代实物流;不是任何农产品都无条件地适合“从田头到餐桌”直接流通,技术上可以的事,还得看经济上是否行得通。下一步,如果能在农批主渠道传统流通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上取得实质性、成规模的突破,则必将为整个农产品流通和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带来更具根本意义的战略性转变,助推农村电商开辟一番新天地。(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