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企业纾困“及时雨”精准直达
□余新创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企业发展遭遇成本快速上涨、资金周转压力加大、产业链供应链不通畅、市场空间收缩等因素冲击,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任务更加艰巨。对此,国家及时精准实施了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极大缓解了企业融资还款压力,最大程度打通了交通物流断点卡点,及时恢复了企业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未来,在继续用好这些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还要做好动态优化。 相关帮扶政策针对性强,积极效果正逐渐显现。一是减负担。降低成本是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了多项税费减免缓退政策,直接缓解了困难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预计今年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 二是保生产。疫情发生后,各地政府始终将尽快推动复工复产作为纾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地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是畅流通。为解决一些地方出现通行受阻、车辆滞留、物流不畅等问题,国家成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实行挂图作战,加强督办落实,全力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 四是促发展。为缓解困难企业贷款难问题,国家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针对企业销路受阻,一些省份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未来,确保纾困“及时雨”精准直达、动态优化。一是推动纾困政策上量提质。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继续引导国有大型银行加强小微贷款,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扩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覆盖面,进一步降低困难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加快解决拖欠中小企业欠款问题。 二是加快纾困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狠抓纾困政策落实,加大政策精准宣传推送,简化操作手续,压实责任特别是地方政府责任,着力解决政策落地堵点问题,将纾困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谋划政策接续转换。当前一些纾困政策虽具有短期临时性特征,但对于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长期效果,需要继续优化调整,做好经验总结,探索将部分短期纾困政策转换成长期制度性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