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 政府的补贴政策给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困难行业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企业感受到政府是支持他们发展的,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假就业”问题。不仅仅要发钱,还要建立相应的复核机制和奖惩机制。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 基建投资是拉动上海经济修复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将“新型基础设施”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有利于缓解现阶段专项债“钱等项目”的问题,伴随着疫情逐步可控,人员流动逐步修复,基建项目施工环节的实际进度有望逐步修复。考虑到投资大、见效快的原则,专项债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或将包括以5G和双千兆为主要内容的通信网络、新型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新能源基础设施。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 从整体上看,上海这一系列政策支持面很广,且体现出了上海的特色,例如聚焦外贸和外资,有些内容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比如着眼于未来的人才政策等,这些与目前上海疫情防控的节点,以及“疫情、经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整体目标和判断都非常一致。上海这50条措施以及相关的意见等,一方面能够稳定市场信心,让他们了解未来的政策和目标走向;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地给中小企业很多现实的纾困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