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项目启动
□卢德坤徐珊珊 “智能”已经成为当今热词,但问及每个人对“智能”的理解,体验每项智能产品的功能,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日前,国家标准《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起草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产品智能化水平评价将进入有据可循的新阶段。 据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与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24)秘书长王春喜介绍,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牵头,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中车、华为、西门子(中国)、施耐德(中国)等57家国内外单位的70余名专家组成标准起草工作组,将充分调研不同行业对于装备智能化的技术与标准需求,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高质量开展标准研制工作,预计今年12月完成标准报批稿。 在谈及研制该标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时,SAC/TC 124副主任委员、仪综所所长欧阳劲松表示,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两个重要文件,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要大力推动装备数字化,快速高质量地发展;二是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要规范健康发展。制定《制造装备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目的恰恰就在于引领高质量发展和规范治理发展中出现的乱象。“一代技术、一代装备”,装备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产业综合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数字技术与装备全生命周期深度融合,推动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优化、迭代、升级,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和价值重塑。智能装备则可赋能驱动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标准起草工作组组长方毅芳介绍说,2015年仪综所承担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化产品术语和通用技术要求标准研究和验证平台”项目,在装备演进规律、智能化特性表征、智能化水平分级、智能化评价方法、测试验证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完成了《智能产品术语与定义》 《智能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智能产品智能控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三项标准草案,为本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以来,仪综所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装备数字化发展战略研究,明确了装备数字化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大力推动装备数字化的发展路径以及关键核心技术、标志性智能装备、重大数字化应用场景、发展生态等主要任务,特别对装备产品智能化水平、装备产业数字化水平、装备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等指标体系构建和发展目标做了专题研究,为国家标准委、工信部等部门批准本标准立项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支撑。 该标准将聚焦制造与服务过程相关的工控系统、智能检测设备、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机器人、成套制造装备等,给出智能制造装备的基础定义和分类,并围绕感知、监测与控制、互联与集成、适应与优化、交互与协同、仿真与建模等智能特征,提出装备智能化的核心技术要求与智能化水平分级评价方法,为制造装备的设计、优化、升级提供标准指导。同时,基于该标准进一步完善装备智能化水平测试评价平台建设,开展装备智能化水平分级评测试点示范,争取成为“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先行先试的典范。 |